“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引言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裂成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就是現在所稱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因為爭奪皇權,時局動盪,導致了外敵入侵,拜占庭帝國與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史料記載,自羅馬帝國正式分裂,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國滅亡,前前後後一共有一百零七位為皇帝登基上位,但是隻有三十四人是自然死亡,其餘的皇帝,要麼被逼退位,要麼被害身亡。

皇帝更替頻繁,被殺害者無數,由此可以看出,自分裂開始,拜占庭帝國基本上都是處在內亂之中。既然是帝國,那皇帝的意志便是國家的意志,對於皇帝的位子,自然是有很多人凱覷的,根據歷史記載,拜占庭帝國中關於爭奪皇位的叛亂,前前後後一共發生了六十五次之多。

但是,皇位的爭奪在哪裡都會發生,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也是如此,所以僅僅是皇位更迭,只能造成社會的動盪,帝國並不會因此而滅亡。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拜占庭帝國版圖

  • 拜占庭帝國的覆滅眾說紛紜

對於拜占庭帝國覆滅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是如西羅馬帝國一般,由社會矛盾引起的,但是沒有具體的論證,在拜占庭帝國中,階級矛盾的確存在,但是並沒有發展為推翻政權的力量。

此外,有的人認為拜占庭帝國之所以會滅亡,是亡於它日益"東方化"的專制制度,不過同樣沒有準確的證明。

還有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拜占庭帝國亡於神權思想,拜占庭帝國採用"政教合一"的專制統治方式,在專制主義皇權和神學思想的壓迫下,拜占庭帝國國民的思維都被禁錮了,難有新的創造與發展,人才凋零的國家,逐漸地走向了滅亡。不可否認,這的確是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之一,但是依舊沒有涉及到帝國滅亡的根源。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拜占庭帝國士兵

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派系之爭,內憂外患直接導致了拜占庭的滅亡

縱然自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後,東羅馬帝國一方內亂不斷,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並非因為群臣百姓的叛亂,而是像西羅馬帝國一樣,被外敵入侵,進而滅亡,這個入侵者便是奧斯曼突厥人。

與奧斯曼的軍隊相比,拜占庭帝國軍隊的人數不佔優勢,僅僅是對方的二十分之一罷了,加之奧斯曼財力雄厚,為軍隊配備了殺傷力規模巨大的大型火炮,拜占庭帝國更是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弱於奧斯曼,但拜占庭帝國的鄰國們,卻是經濟實力雄厚,兵多將廣,在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軍隊入侵時,這些往日裡友好往來的國家,卻沒有一個出兵幫助拜占庭。

它們只是想借拜占庭帝國勢微,從中得到更多拜占庭王室所許多的利益罷了,更有甚者,直接加入到了奧斯曼一方,一同侵略拜占庭。偌大的一個帝國,被外敵進攻時,竟然找不到一個幫手,不得不令人唏噓。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拜占庭帝國軍隊

外有強敵來犯,但在拜占庭帝國的社會中,卻沒有形成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的景象,反而是分為了三個不同的派系:

  1. 一派是親羅馬教皇派,他們支持拜占庭帝國原本的統治者,堅決對外,維護原本的統治;
  2. 一派是親奧斯曼帝國派,他們不滿於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認為腐朽的貴族階級應該被奧斯曼帝國所取代;
  3. 一派則是中立立場,他們雖然沒有幫助奧斯曼帝國攻打拜占庭,但同樣也不會為拜占庭帝國效力,所以拜占庭帝國實際可以用來作戰的軍隊,並沒有多少。

人心的崩離,是拜占庭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農業和工商業的衰落,導致拜占庭帝國經濟支柱力量的毀滅

火炮的應用,是拜占庭帝國被打得潰不成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有關火炮的製造技術,不僅僅是奧斯曼帝國掌握,拜占庭帝國也擁有這項技術,之所以沒有應用到軍隊之中,只是因為拜占庭帝國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製造火炮罷了。

拜占庭帝國的經濟來源有兩項,一是農業上的自耕農經濟,二便是城市中的工商業,二者發展繁榮,維持著拜占庭帝國社會的正常運轉,而拜占庭帝國的衰落,也正是因為農業和商業的衰落。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君士坦丁堡

  • 嚴格限制工商業,致使國內工商業外流,國家賦稅形成惡性循環

自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後,拜占庭帝國內的工商業發展便受到了嚴格的限制,以至於工商業者無法像在羅馬帝國時進行自由的商業往來,所能賺取的收入,自然也是大不如前。

在這種情況下,拜占庭帝國不僅沒有減輕對工商業者的賦稅,反而加大了稅收,而且一旦有出現未交稅者,不僅財產會被沒收,本人也會受到鞭打的刑罰。工商業者為繼續經營,躲避高額的稅收,只好選擇離開了拜占庭。

對於工商業者的嚴格管制,一直持續到拜占庭帝國晚期,才有所放鬆,國家需要工商業者發展,以收取賦稅,但此時的海外貿易已然在意大利人的壟斷之中,拜占庭的工商業者僅能勉強維持生計罷了,無法發展壯大。而國內市場以為拜占庭社會的動盪,也無法經營,而且自耕農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大不如前。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拜占庭帝國最後的遠征——君士坦丁北伐

自耕農和城市工商業者,原本是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在拜占庭帝國統治者的政策之下,大受打擊,以至於奧斯曼突厥人攻入拜占庭帝國後,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選擇支持奧斯曼,一同攻打拜占庭帝國,本國居民選擇投靠侵略者一方,無疑是一個絕大的諷刺。

帝國東方化嚴重,長期執行封建高壓統治,拜占庭已失民心

早在羅馬帝國尚未分裂時,屬於東羅馬帝國的部分已然日益東方化了。這也是為什麼當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東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更傾向於專制,而非民主的原因。

而在專制制度的統治之下,羅馬帝國原本的民主化制度全部被締了,人民喪失了作為公民的政治權利,城市也沒有了原本的自治地位,皇帝也擺脫了所謂的"第一公民"的身份,而以"神"的名義自居,成為了擁有絕對權利的獨裁者。

拜占庭帝國雖然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自居,但是在它的身上,再難找到一絲羅馬帝國中民主政治的影子。

拜占庭帝國是在專制制度的高壓統治之下,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而最後的滅亡,也正是因為專制的統治制度,在高壓統治之下,工商業者備受剝削,苦不堪言,所以有他國入侵時,才會毫不猶豫的放棄了拜占庭。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擴張時期的奧斯曼帝國

在拜占庭帝國,對於農民的政策並不是很友好,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富,政府不斷地加大對農民的稅收,而為了保證稅收的來源穩定,政府還嚴禁土地兼併現象的發生,使得農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此一來,農民們便紛紛加入了寺院、教會,或者為地主打工,放棄了自己農民的身份。

比起以利益至上點工商業者來說,自耕農們本應是拜占庭帝國最為堅實的支持者,是穩定的經濟來源與兵力來源,但統治者們不惜以犧牲自耕農為代價,只為賺取眼前一時的利益,致使自耕農群體大量的流失,不僅再難得到穩定的稅收收入,而且等到戰爭爆發後,連穩定的兵力來源也無法維持了。

“內部離心離德,外有強敵窺伺”,千年拜占庭已積重難返

奧斯曼帝國攻佔君士坦丁堡

簡評

縱觀東羅馬帝國的滅亡歷程,與1000年前西羅馬滅亡時,何其相似?西羅馬帝國之所以會由興盛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就是貴族階級的統治者們毀掉了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中產階級,拜占庭帝國也是如此,只不過他所毀掉的是工商業者和自耕農經濟罷了。

在帝國興盛時期,工商業者和自耕農看似可有可無,但他們的的確確是維持社會運轉的基礎。在拜占庭帝國的對商政策之中,城市工商業者苦不堪言:

  • 他們有的人因為無法支付高額的稅賦而被捕入獄,沒收了財產;
  • 有的早已破產,放棄了商人的職業,只得過著貧苦的生活;
  • 更有甚者,直接離開了拜占庭帝國,加入了外國商人的商隊之中,為他們服務。

城市工商業者,原本是拜占庭帝國最主要的稅收群體,國家的經濟來源有絕大部分都是商人的稅收提供的,正是因為有繁榮的工商業經濟,才使得拜占庭帝國發展壯大,繁榮昌盛。

但是可惜的是,正如同身居高位的貴族統治者們,無法意識到在田間勞作的自耕農的重要性一樣,貴族統治者們同樣也意識不到工商業者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唯有工商業發展繁榮,才能為社會的正常運轉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

身居高位的貴族們,貪圖享樂,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將工農業者置於水深火熱的境地之中,造成農民放棄耕種,商人不再經商的局面出現,致使經濟崩潰,人心離散,拜占庭帝國的覆滅,已然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了。

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們沒有認識到自耕農與工商業者的重要性,正好給了奧斯曼帝國可乘之機,他們入侵到拜占庭境內時,只是向農民階許諾,允許他們按照原樣保留自己的土地,並表示尊重農民的利益,取消原本的對農政策,農民們便放棄了拜占庭,轉而加入到了奧斯曼帝國的陣營之中。

工商業者也是如此,他們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正常的經商環境罷了,既然拜占庭帝國無法提供,就只得轉投他國了。如此一來 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支柱被拜占庭的統治者們一手摧毀了,他們也就理所應當的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參考文獻:特奧多爾《羅馬史》、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