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和諧運行的自然規律,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其世代繁衍的親子關係要遵循什麼道行呢?2500年前的老子早有感言。


父母生育了孩子養育了孩子,生養卻不佔有他們,對他們付出卻不居功,養大他們卻不主宰他們。這是宇宙間至善的美德。


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性的工廠,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父母價值觀的呈現者。親子教育之道對於塑造孩子健全人格,激發心靈無比潛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01.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

受目前應試教育的影響,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偏重於孩子知識的積累、技能的訓練和資訊的收集,而忽略了孩子內在學習信念和生活態度的培養。


同時由於父母對孩子期待和要求過高,為了得到滿足,採用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使孩子經受著生活的溺愛、情感的忽略甚至心靈的創傷。


很多父母如果內在沒有充分成長,就無力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無法協助孩子心靈的成長。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與父母關係疏離、抗拒,對父母不接受,從而讓親子之間的愛冰封。


親子之道不圓滿,父母付出的愛不能流向孩子,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愛的訊息。加上又不斷地被父母干涉,就很容易沉溺於網絡、早戀、自閉等,形成各種心理的困惑。


內在的情緒壓抑使孩子無法迴歸天性,缺乏創造力,無法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同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行為,依賴性強、固執、愛發脾氣、性格孤僻、粗心、注意力不集中、厭學、自大、自卑、自暴自棄等等,嚴重的出現抑鬱症或自閉症、離家出走甚至使用暴力作為發洩的手段。


這些孩子往往無力面對生活和學習的挑戰,遇到挫敗不能迅速恢復正常和積極的身心狀態。


這些現象和問題反映出專制性家庭,溺愛型家庭,放縱型家庭中,家長們沒有充分認識到“親子關係的根本之道是讓愛在親子間和諧統一。”


父母以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自居,其親子教育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親子教育在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起著關鍵的作用,對孩子今後取得什麼樣的成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面對新世紀,父母的職責不再只是養育孩子,更重要的培養他們一種終身受益的能力。


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不再只是智能的高低(IQ),更多時候需要發展情緒的智能(EQ),而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一個懂得思考,判斷,溝通,協調的孩子,一個人格健全,潛能可以最大激發的孩子,對家庭和社會都是重要而且影響深遠的。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02.完形親子教育的基本理念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講一個小故事:

“我要吃白兔奶糖!”上午11點,九歲的小小大聲哭喊。

陳太太搖頭說:“曉曉,你現在不能吃糖,不然午飯就吃不下了,吃完飯可以給你吃。”

曉曉打了搶他玩具的弟弟,媽媽喝斥道:“夠了,你這小子,哥哥要讓著弟弟嘛,快說“對不起”。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用數不清的方式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感情,我們告訴孩子,他們的感情是錯的,不合適的,甚至不讓他們擁有感情。然後,又告訴他們在哪些場合要有哪些感情。


在這裡,陳太太是告訴曉曉現在不能要糖,要午飯後吃。而這是陳太太的要求,不是曉曉的要求。可悲的是陳太太要求孩子與她的想法一致,不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需要知道,當孩子的感情所有權被否定後,她的心理安全就受到了威脅。


父母習慣用自己的感情去代替孩子的選擇,孩子的心靈就被壓迫和扭曲了,無法培養出健康而強大的自信與自尊。


那麼要怎麼做呢?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時。父母應遵循“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可是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情感。


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人性之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認可和被接納。


一個孩子無論他(她)年齡大小,一樣有生理和心理的各種不同層次的需求。


“尊重而不放縱”就是父母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自然的人來看待,允許其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感覺,去思考,去選擇;允許孩子用自己的節奏去覺察,去學習;允許孩子犯錯誤,從錯誤中成長。


當孩子被尊重被允許,有了選擇的權利,他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是獨立的一個人。從而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在上面的吃糖的例子中,陳太太是可以避免自己的錯誤的,她可以說:“曉曉,你覺得現在吃糖味道肯定好極了。(這等於說:“你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而且,你只要吃完午飯,你就可以吃到它們了。(這裡,她限制了孩子的行為。)要是你餓了,我這就去做午飯。”


“分享而不教導”要求父母根據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徵,採取不同的對待和教育模式,跟孩子分享自己生命的經驗和智慧,而不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標準生成長。


父母的分享使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受重視,而教導則使孩子感覺受挫和價值感低落。


如果父母每天和孩子分享對生活的感受,也允許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家庭中每個人說話時,有人傾聽,同樣地,別人說話時,他(她)亦會專注。


一個孩子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從而感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是被傾聽的,這是一種重要的且有價值的感覺,每個人都需要。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03.完形親子教育成功的關鍵

要遵循“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三大理念,運用一致性溝通手法,父母自身是需要學習,訓練和提升的。


因為在實施,運用這些理念和手法的時候,父母可能會在內心感到困擾、挫敗、憤恨、心煩,而無法接受自己和孩子。


或者父母不喜歡孩子的行為,而變得緊張,焦慮,忍不住想發脾氣。


正確的做法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尋找資源和協助去提升和改變。隨著學習進程的展開,父母的困擾就會逐漸減輕。


所有親子教育的理論、技術、技巧的學習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父母自己首先要學會改善心態,向自然界至柔的水學習。“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父母真的想協助孩子,可以像水一樣地與孩子互動。這樣的親子互動是一個創作,而父母所學會的理念,理論和技巧是為創作所準備的材料。


孩子不斷成長,親子關係的過程就是流動的,是沒有固定方法的,這個取決於父母和孩子在當下的狀態和感受。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父母學習了一堆方法,仍然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


任何的家庭教育、親子教育理論和理念都不是為解決具體問題而產生的,而是一套自然的全面的系統。


父母經過效法自然天地,覺察萬物生長之理,從社會的養育模式迴歸到自然人性的親子模式。了悟了自然之道,把親子的養育當作育人,而不是自己家庭的社會競爭的籌碼,才可以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真正協助孩子成長。


老子曰:夫唯不爭,故無憂矣。


你的這些教育方法,有可能正在毀掉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

尊重而不放縱,關懷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導。

是完形的三大理念,也是我們受益一生的智慧。


具體如何做呢?

完形,就是一座寶藏。

你看到的知道的僅僅是皮毛,

真正從知道到做到,

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和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