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吉村的山藥蛋變成“金疙瘩”

“今年村裡的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500多畝,按目前低了畝產8000斤算,市場批發最低價8毛一斤,那就是6400元,刨除各項成本2000元,一畝地還可以收入4400元!”站在馬鈴薯種植的地頭,期待今年好光景的賽罕區榆林鎮紅吉討號村黨支部書記郭拴枝喜上眉梢。

當問起今年馬鈴薯的預計效益,郭拴枝的“小算盤”立馬噼裡啪啦地打了起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不起眼的山藥蛋,竟是紅吉討號村實實在在的“金疙瘩”!

春光大好,在賽罕區榆林鎮紅吉討號村馬鈴薯種植基地連片成壟的農田上,現代化馬鈴薯播種機器正在壟間來回穿梭,經過深翻的棕褐色土地甦醒過來。今年的馬鈴薯種植,熙熙攘攘的“人海戰術”已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馬鈴薯自動播種機。播種機每播一趟,能夠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壟、播種等作業,田間地頭的“新寵”為馬鈴薯種植按下了“快進鍵”。

“從19號開始,咱們村的馬鈴薯就正式播種了,今年村集體的農機實施社會化服務,500多畝地的農機租賃費,用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咱們用的羊糞和有機肥結合,種出來的馬鈴薯綠色無公害,口感好,產量還高,今年肯定能掙錢!去年村委會從武川聯繫租賃的機器,種植成本比較高。今年,賽罕區農牧局為了支持咱們村‘一村一品’馬鈴薯產業,撥付了60多萬資金購置了從馬鈴薯播種到收穫的全套機械,大大節約了馬鈴薯的種植成本。”郭拴枝對記者說。

“去年我個人種植了20畝,收入不錯,一畝地能達到4000元,今年再追加20畝,把種玉米的地全種馬鈴薯。”說起紅吉村的“金疙瘩”,村民梁珍平讚不絕口。紅吉村裡都是些沒有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村集體把這些土地流轉回來種植馬鈴薯,村民為村集體打工,帶動村民就業。去年一年就帶動150餘名村民實現本村就業,今年擴大種植規模,村民的收入還會增加。

機械化種植,高科技培育,讓村民們致富的心氣更高了。500多畝的“山藥蛋”埋下去,到了收穫的季節,挖出來的都是貨真價實的“金疙瘩”。(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洋 實習生 馮磊 董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