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水至清則無魚,是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話,意思就是水如果太清就不會有魚。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其蘊含的深刻寓意,或是把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看似很奇怪,但細細想來,則是非常有哲理的。水如果太清的話,裡面的魚兒就等於失去了保護,久而久之,就非常容易被抓住,可是如果水沒有那麼清,甚至說雜物比較多,裡面魚則就可以借雜物遮蔽自己,就不會那麼容易收到傷害。可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不僅內涵深刻,還有這辯證的哲學道理。如果可以將這個道理運用到生活中,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人至察則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的下一句,便是人至察則無徒。人如果太精明太苛刻的話,就不會有夥伴,所以交友處事,不可對他人要求過高。過於精明苛刻,倒不如說是一根筋,比如說總是拿自己的一套標準與要求去約束他人,而不允許別人待人接物有什麼差錯,這樣一來,自然會產生許多矛盾與不和,又怎麼能在這個世界上與別人和平相處,又怎麼能交到知心朋友呢?

“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生存在世間,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陪伴與幫助,如果總是一味自視清高,按照自己的一套行事,那麼最後吃苦的還將會是自己啊。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李康《運命論》中有這樣一句話:“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的確,如果總是太出風頭,太與眾不同,那麼難免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使別人不痛快,也最終害了自己。不如學會收斂自己的個性,從而避免摩擦的產生。

難得糊塗

相傳清朝著名畫家鄭板橋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感悟人生,在匾額上提下了四個大字——難得糊塗,並把它作為自己為人為官之道。我想,水至清則無魚運用到人生中,便是難得糊塗的道理。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大文豪蘇東坡也曾寫過一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伶俐,可是這位大文學家卻不是如此,正是他的聰明與才華害慘了自己,讓他因為所作的詩文一再被迫害。所以,他願讓孩兒就算愚笨糊塗一些,也要安穩地過好這一生。

談到這裡,我又忍不住想起了《紅樓夢》中“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王熙鳳。她的智慧圓滑令人讚歎不已,可惜就是因為太工於心計,精打細算,為大家庭操勞一生,不但適得其反,反而還害得自己心力交瘁,失了性命。

其實,有時候轉念一想,人生,不如時常糊塗一下,真的不必讓自己一直沉沒在清醒但卻痛苦勞累的苦海中。

知白守黑

道家鼻祖老子的著作《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白守黑,大智若愚也一直是老子人生觀的重要內容,也是難得糊塗的最高境界。明明知道什麼是清楚明白,卻甘於深居暗處,明明聰慧機智,卻好像是什麼都不知道,和光同塵,與世而無爭。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我覺得,這樣的處事之道,看似不清不楚,實際上卻蘊含著保全自我修身養性的大智慧。古往今來,就有太多太多有著赤骨忠魂的英雄,但由於不懂得自保求全,結果為奸詐小人所利用迫害,不得善終,如屈原、伍子胥、于謙等。以史為鑑,知白守黑的人生之道,或許是消極悲觀了一些,但若是善於運用,在關鍵時刻正能凸顯其作用。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以人活一世,難得糊塗,不可太過精明與計較,有時候,不妨把知白守黑的道理熟記於心,說不定,你的人生會有另一片柳暗花明。

為什麼說“水至清則無魚”?你應該學會的人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