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 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在疫情衝擊之下,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具體到產品來看,大多購買的是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偏固定收益類產品、逆回購等,這類產品雖然收益率一般,但安全係數較高。”


圈子封面

經濟學家宋清輝

圈主:宋清輝

23成員

進入圈子


宋清輝: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 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

年內上市公司購買理財逾3500億元 同比下滑逾兩成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年內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的規模有所下降。根據WIND統計,截至23日,兩市共有781家A股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合計金額約3524億元,購買家數和金額同比均下滑逾兩成。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認購理財產品累計金額超過百億元的公司只有2家,分別是隆基股份和江蘇國泰;此外,50億元-100億元的有2家,10億元-50億元的有66家,1億元-10億元的為526家。

數據顯示,購買金額排名前三的公司分別是隆基股份、江蘇國泰和渤海輪渡,累計認購金額分別為145億元、117.46億元和91.05億元,累計購買產品數分別為14只、90只和87只。

如果從購買產品數來看,共有14家公司購買產品達到或超過30只,其中購買最多的當屬吉比特,公司累計購買了百隻理財產品,其中主要為銀行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認購金額從35萬元至8750萬元不等,涉及的銀行主要為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

宋清輝: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 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

年內上市公司購買理財逾3500億元 同比下滑逾兩成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股份和江蘇國泰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幾乎全部為結構性存款。當然,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收益率並不高,一般在1%-4%左右。

此外,渤海輪渡除了購買了一次結構性存款外,其餘均為1天期國債逆回購。不過,由於今年市場流動性寬裕,1天期逆回購利率一直處於低位。

從上市公司認購的銀行理財產品來看,結構性存款佔比明顯提升,逐漸成為上市公司理財的主流產品。

此外,還有部分公司加大了對信託產品的投資。辰欣藥業今年以來購買了近2億元的信託產品,預期收益率在6.2%-8%之間,收益顯著高於銀行理財產品。不過出於風控的考慮,公司大多數資金還是投資於結構性存款。

“由於理財新規之後保本產品逐漸淡出,因此類保本的結構性存款更受青睞,”深圳一家銀行人士表示,“目前新發理財產品不再保本,收益率也逐步走低,吸引力明顯下降。”

除了上述已投理財產品的公司,還有部分公司擬斥巨資購買理財。如3月24日順豐控股公告,此次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額度為不超過人民幣150億,擬投資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類理財產品。藥明康德3月24日稱,擬使用不超過51億元閒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

宋清輝: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 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在疫情衝擊之下,大多數上市公司購買理財主要是出於保本並能有一定收益,具體到產品來看,大多購買的是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偏固定收益類產品、逆回購等,這類產品雖然收益率一般,但安全係數較高。”原標題:年內上市公司購買理財逾3500億元 同比下滑逾兩成。讀創編輯陳燕青


專欄

宋清輝作品

作者:宋清輝

108幣

26人已購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