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少教多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少教多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少教多学”就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情演绎着文本内容,说的话多了,感悟也多了。此消彼长,教师说的话少了,就有充裕的时间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全局了,因此上起课来就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了。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可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及时的检测,能发现上课当中的不足并做到及时查漏补缺。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三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时间上做到“少教多学”

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少教多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就可以大胆去想象和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比如在教《珍珠泉》时,重点让学生体会泉水绿、深、清的特点,水泡晶莹圆润、五彩缤纷的特点。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感受珍珠泉的美,其他的不必多说什么,在句子训练上可以让学生仿写比喻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清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解教与学的关系,“少教多学”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少、慢、差、费和单纯追求知识的问题。

比如在教《七颗钻石》时,指导学生复述这个神话故事,并通过小组学习、任务分配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是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它寄寓着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接着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及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总体效果很好。

总之,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配合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好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阶段,此时学生对待问题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质,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到学生手中,弱化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向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转变。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使得教学成为推动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比如,在教《绝招》时,我讲得少,因为故事很简单,学生一读就可以读懂。我教学时把重难点放在小柱子是怎样练习绝招的。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是此理。可以说,小柱子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

“少教多学”思想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