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超級班",地方高中學校越陷越深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超級班",地方高中教育越陷越深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中招考試過後,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只能報考二類三類普通高中,學習氛圍不強,地處偏僻,升學率太低,如此種種會使得很多家長和學生想盡辦法擠進重點高中或者更好的高中,有的叫借讀生,我們叫高價生。

過去好多年我們執行的規則就是學校制定高價生政策,比如在分數線以下20分之內,繳納借讀費18000左右,就可以進入高中,人數和分數都有一定的限制。後來由於社會輿論太過於激烈,指責學校每年斂財巨大,賬目不明,另一方面上面也想收歸統一,畢竟這是個美差。為了緩解社會輿論壓力,財政局統一規定借讀費由財政專收,學校不允許私自接受任何借讀費用,分數和人數政策不變,學校接受了一部分學生,增加了管理和教學的壓力,但是沒有了機動費用,積極性變得很差。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這幾年為了取消高價生,省教育廳統一管理學生學籍,也就是說中招考試以後你的志願一旦被錄取,學籍就會被劃歸哪個學校管理,地方無權更改你的學籍,這好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流動,尤其是從鄉下高中借讀到縣城高中。但是事與願違,效果好像不太明顯。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學籍跟高考好像關係不大,只能說與高中畢業證有一些關係。沒有學籍也並不耽誤高考的錄取,只與你的成績有關係,這就沒有了核心之憂。另一方面鄉中教學質量確實較差,教師和領導積極性不高,甚至後來也只是空掛了很多學生學籍,其實沒有幾個學生在校,每個學期還收取800元學籍管理費,不用承擔管理教學責任,還能有一定的收入,何樂不為呢?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上面又跟進了一個政策,取消一切高價生,財政和學校都不會收費,高價生這一教育現象彷彿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但是你要知道,有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個行政命令就可以決斷的。學校絕對不敢收錢,紀委和審計每一年盯得很緊,不要錢,不要分數,最後只剩下關係了,從高價生走到了關係生。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在縣城,一箇中學的校長根本頂不住來自各方面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上面的,下面的,親戚朋友甚至是街坊鄰居,教師子女或者直系親屬還可以考慮,其他不行。我們流行一個說法,找本校老師還不如找社會關係更容易一些,除非是學校重要領導,呵呵!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關係生較以前的高價生不是變少,而是增多,由於學校教室和師資有限,沒辦法,出現了一個班100多人的現象,人頭攢動,頗為壯觀,我們稱之為"超級班"。每次進教室,我都有一種檢閱部隊的感覺,我就像個連長。

這樣的狀況年復一年,必然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1.社會輿論負面,社會風氣敗壞。沒有關係和後門的對學校和教育肯定怨言頗多,教育的腐敗不僅僅單指金錢,流言蜚語,造謠生事一直都未曾中斷。學校雖然不收錢,但是出現了有些中間關係商,甚至出現了潛規則定價,這比原來的明碼標價高價生更令人痛恨。

2.學校管理難度加大,影響學校教學質量。走關係進來的學生質量很差,他們根本就不是來學習的,他們是來搗亂的。相當一部分學生中招考試只有二三百分,社會不良習慣頗多,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敗壞班級學習氛圍,這是最大最直接的傷害,對那些學習上進的學生是一種傷害。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教師管理難度太大,一個班級將近二十多名學生牽扯了老師大部分的精力,每一個差生後面都有一個關係存在,開除是不可能的。有時候我們在訓誡學生時都會先問問他中招多少分,因為分數越低說明關係越厲害,處罰的時候就得悠著點,扎心不?悲催吧!

3.對於教育平衡是嚴重打擊。鄉中基本上有關係的已經走光,十室九空,十分不利於鄉中的發展。長此以往,地方教育資源不平衡越來越大。


從高價生到關係戶,最後成為


最初的高價生雖然不夠分數線,但是分數相差不大,人數也會嚴格控制,並不會對學校教學產生很大影響,那是有節制有底線的。現在的關係戶學生沒有了分數的限制,數量多,生源極差,對學校起到反作用。我們都打趣道,不拿錢的都快成大爺了。很懷念剛剛開學的時候,班裡邊有45個正式生,學習氛圍濃厚,教學秩序良好,現在畫風已經全部變化了。有人說我們不能只關注教學成績,學校也應該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接受差生。可能是我層次不夠,眼光狹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