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在我國古代封建專制的社會里,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是雖然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的性格卻不都是堅毅剛的,有些皇帝對於權力的掌握不是那麼牢固,隨著王朝逐步的發展,總會有一些大臣會利用制度的漏洞擠壓皇權,時間長了就成了能夠威脅到皇權的權臣。皇帝為了避免出現權臣,無所不用其極的去制衡臣子的權力,用獎賞或者暴力來驅使手下對自己忠誠。

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很多人覺得皇帝在中國古代是九五之尊,在世俗社會中擁有凌駕於一切的權力,應該不會考慮這麼多,為了制約權臣費盡心機,又是恩威並施,又是權力制衡的,既然皇權這麼強大,為什麼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權臣除掉呢?用不著大費周章。可是真實的歷史上,能夠直接除掉權臣的皇帝真的是屈指可數。為什麼貴為天子依然不敢直接將威脅自己權威的權臣除掉呢?

通常權臣會培養大批同黨,權傾朝野使皇帝忌憚

權臣通常沒有皇室血脈,所以權臣剛剛起步的時候權力並不大,不像王公貝勒一出生就有尊貴的地位。可是權臣們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個人魅力,收攏了一幫官員為自己所用,這些黨羽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官職越來越大,甚至可能出現在權力中心,權臣的聲望比皇帝都大,在皇帝朝堂之外,儼然又組建了一個自己的朝廷。

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然而面對自己大權旁落,皇帝還不能輕舉妄動。權臣和他手底下的黨羽是朝廷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皇帝直接利用皇權除掉權臣,那麼勢必會造成其黨羽的反撲,到時候自己皇位都有可能不保。

有一個例子,三國末期,魏國皇帝曹髦非常不滿權臣司馬昭對自己的控制,於是他聚攏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大臣,密謀除掉司馬昭,結果事情還沒商量完,就有人向司馬昭報告了,曹髦的計劃還未執行就宣告失敗。

權臣往往也是功臣

權臣不是憑藉皇室血脈直接獲得權力的,因此成為權臣之人一定是憑藉自己的能力,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而權臣成長的過程,往往就是為朝廷立功的過程。權臣的功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自己的威望也就水漲船高,甚至可能發生只知權臣不知皇帝的局面

因此皇帝利用權力直接除掉權臣並不可行,權臣往往因為自己的功勞深得百姓和官員的敬重,如果貿然除掉權臣,皇帝有可能會丟掉人心,被後世說成不辨忠奸,濫殺無辜的昏君。因此皇帝要除掉權臣,首先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正當理由。

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比如秦王子嬰除掉趙高。趙高是秦二世的寵臣,位高權重,但是趙高掌權的時候迫害了很多人,滿朝文武早已對他懷恨在心,秦王子嬰正是抓住了趙高的這點把柄,最後除掉了趙高。

即使除掉權臣,有可能皇權還是收不回來

權臣逐漸權傾朝野的同時,也會不遺餘力的培養自己的勢力。權臣的這些手下會分散在朝廷的各個職位上,有些職位甚至十分重要。久而久之,權臣的威勢可能比皇帝都大。在這種條件下,即使皇帝不管不顧,直接將權臣除掉,權力很可能依然回不去自己手裡。

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因為權臣只是他培養的利益集團的領袖,一旦這個領袖消失,那麼權臣手下的其他佔有重要職位的官員就會接替權臣的地位,重新對皇權構成威脅。

比如說如果漢獻帝刺殺曹操成功了,他能重新掌握大漢的實權嗎?肯定還是不能,曹操只是自己權力集團的領袖,曹操沒了,還有曹操的兒子曹丕能繼位,漢獻帝依然不能奪回自己的權力。

古代皇權往往容易被權臣架空,為何皇帝均不敢直接暗殺權臣?

總結起來,中國古代雖然是封建帝制,皇權至高無上,但是君主很多時候只是一個符號和象徵,權臣才是真正把持朝政的人,皇帝想要單純的除掉權臣是很困難的。消滅權臣是一個極其複雜和漫長的過程,皇帝需要比權臣更具有個人魅力,更有領導才能,知人善任,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然後按兵不動,等待機會。一旦抓住權臣的把柄就伺機發難,利用自己培植的親信將權臣拿下,之後一一清算其黨羽。總而言之,除掉權臣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