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

前兩天,寫了一篇<>的文章,有網友留言說:

  • 現在的孩子過於嬌生慣養,心理脆弱就是因為經受的打擊和挫折不夠。
  • 光靠誇孩子,會讓他們經不起挫折,成為溫室裡的花朵。
  • 這點挫折都經不起,將來怎麼融入社會?

等等。



很多家長認為打擊教育就是對孩子的嚴格管教,自然地將不打擊式理解成一味誇獎,鼓勵,甚至認為不打擊,就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打擊式教育?



筆者認為,通俗講,打擊式教育就是父母通過暴力或責罵,諷刺,挖苦,嘲笑等語言回應孩子行為,並藉此上升到諷刺,挖苦,嘲笑孩子本身(人格,智商,能力等)的一種教育方式。


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

可見,我所指的打擊教育,是指父母因事及人的蠻橫和強勢態度,而不是簡單認為父母只能誇獎,表揚,鼓勵,不能批評教育孩子,更沒有否定父母對子女的嚴格管教,以及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事實上,我支持嚴格管教,並認為父母對子女嚴格管教也是愛的一部分。




但我同樣認為,無論是嚴格管教,批評孩子,甚至是誇獎孩子都要講求合理,正確的方式。



很多家長認為嚴格管教就是要不斷打擊,逼其進步,有的家長更認為不打不成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無形將自己赤裸裸地變成橫行霸道的家長,將孩子教育成唯命是從的弱者。



可不斷打擊不僅沒能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甚至所以人產生怨恨情緒,在孩子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這種陰影可能會將一個原本善良的孩子變成像魔鬼一樣的壞人。



事實上,多數子女抗拒管教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本身在自己的生活,行為和言語上,沒有約束好自己。



所以,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懂道理的!只是你的方式不對!



再來看一看,打擊教育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嗎?



真正的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


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引導孩子克服恐懼,跨越困難,增強自信心,而不是人為設置挖苦嘲笑,雪上加霜。


有的父母說誇多了怕驕傲,有的父母怕孩子在競爭中落後;於是不厭其煩地數落他學習的過失;有的父母跟吃家常便飯一樣天天變著法的罵孩子笨,沒出息,永遠比不上誰誰誰,試圖用自以為反刺激的方式激勵孩子進步,卻忽略了很多時候,孩子其實並沒有能力分辨父母的“別有用心”,他們很容易照單全收,認為自己就是差的,笨的,無能的,不值得被愛的。




斯坦福大學卡爾.德威克說,一個人面對挫折困難時,會有兩種心態:




固定心態:認為自己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一切困難和檢測都是對自己的挑戰,如果通不過測試說明是自己能力有問題。



成長心態: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不斷提高和加強的,他們喜歡失敗,因為失敗可以帶給自己許多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得到成長。



而不斷的打擊教育最終會讓孩子成長為固定心態!



網上有人說:感覺父母只愛那個優秀的自己,而那個不好的,有缺點的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長大後,一旦達不到某些設定的標準,就開始厭棄自己。



然而,父母也根本不能接受,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麼一個殘酷的現實: 他們口口聲聲所謂的為你好,其實完全不是為你好。 只不過是選擇了一種自己最不需要花力氣和動腦子,同時又能體現出自己權威,優越感和存在感的方式罷了。



教育孩子是最考驗耐性的事情,這往往需要父母花費大量精力和耐心,所以他們寧願倚老賣老,動不動就給臉色,動不動就指手畫腳。 美曰其名,都是為了你好。



很多父母動不動就火山爆發,打罵,嘲諷,貶低,侮辱孩子,雖然表面了管住了孩子,實際上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在公眾號裡看到過一句話說,所謂的忠言,很多時候完全就是白痴言語。


如果真的要去關心一個人,就應該去愛護他,去理解,包容,支持,鼓勵他,去耐心聽他講的話,去尊重他的意見和想法,尊重他的失敗,對待孩子更應該如此。




平和的心態,好好說話,保護孩子自尊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通常,成年人都不喜歡挨批,因為這讓他們自尊心受挫,感覺沒面子。回想一下,當年的你不斷被父母打擊時的心情?當你通宵熬夜,辛苦趕寫的策劃案被老闆批的一塌糊塗時的心情?想想你上司整天對你指手畫腳,頤指氣使,說你工作能力不行,動不動扣工資時你的心情?當你知道朋友經常說你為人自私,小氣時,你怎麼想?當家人開口閉口說你窩囊,沒本事時,你怎麼想?等等,等等。





是呀,連成年人都討厭別人打擊,貶損自己,希望得到尊重,更何況是孩子。然而,在他們最需要幫助,建立信心的時候,迎面而來的總是數不盡的打擊。於是,孩子也慢慢學會自我保護,在面對打壓,責罵時,他們往往會產生牴觸情緒,那麼,父母所謂的教育也不過是“對牛彈琴”。



父母應該明確一個觀點:當孩子犯錯了或者做了一件失敗的事情,只能說明他還缺乏經驗和技巧,並不表示孩子本身缺乏能力,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指導。批評教育要對事不對人。明確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應該怎麼改進?而不是劈頭蓋臉先一頓罵,或者不斷變相打擊來提醒孩子的失敗,提醒孩子的無能。



聖經中有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父母越打擊,認為孩子什麼也不行,笨,沒出息,他就是越來越笨,越來越不行,越來越沒出息。




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要他對自己充滿信心



父母關注孩子什麼行為,這種行為就會逐漸內化成為孩子的習慣,比如孩子有了打架,偷竊,撒謊等不良習慣,父母心急上火,打罵訓斥,認為是在管教,覺得這樣才能讓他們長記性,不敢再幹壞事。實際上呢,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副作用。因為父母如此關注不良行為會強化孩子的印象,為了引起父母注意,孩子當然會做能引起父母關注的事情,繼續惡作劇,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將懲罰變成了“獎勵”。



孩子特別需要旁人的稱讚和誇獎,誇獎孩子證明父母對他有足夠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他自己的信心。但是父母的讚賞,表揚,鼓勵要要孩子感覺到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虛偽的,做作的。不斷誇獎好的行為,就會強化這種行為,最終成為習慣。



需要強調的是:再好的良藥,也不能下的過猛,誇獎孩子過了頭,可能孩子就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



所以,不是說父母不能,不敢說孩子,相反,父母覺不能溺愛和縱容孩。而是要父母避免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採取合理的方式促使孩子進步,既不打擊,也不過分表揚。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你越擔心孩子冒險,阻止他們做事情,孩子就會越反感,從而導致心理失衡,有時甚至會形成逆反心理,固執地去做家長們不讓他做的事情。



你讓往東,他偏往西,不是因為西邊有多好,僅僅是因為他不是東。



曾在一份報紙上看過一篇孩子寫給父母的文章,獻給全天下的父母,希望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


挫折教育,從來都不是打擊和否定!


1.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情,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請走慢些,以便我能跟的上您。



2.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地觀察一切事物,並希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制。



3.家務是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4.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無休。對待我應該像對待您自己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