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聚美优品宣布已与母公司SuperROI Global Holding Limited于2月25日签署合并协议进行私有化,目前合并计划已经完成,聚美优品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不再是上市公司。
从昔日的“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到如今黯然退市,聚美的落败,似乎折射出垂直电商在“猫狗拼”三强争霸格局下的尴尬处境。辞别纽交所后,聚美优品又将驶向何方?
“网红”过气
曾几何时,陈欧一句“我为自己代言”,让外界迅速认识了这位帅气多金的青年“财”俊及背后的聚美优品。
那是2012年,正值聚美优品的黄金发展期。就在这句广告词横空出世的两年前——2010年3月,陈欧与学弟戴雨森、刘辉一道,创立团美网,同年9月改名为聚美优品。“聚美优品”顾名思义,“聚”体现了团购的业态,而“美”则说明其专注美妆。
2010年正是中国电商野蛮生长之时。当年12月,当当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基于线上业务、在美国上市的B2C电商。敲钟当日,当当的股价一度从13.91美元翻番到29.91美元,市值高达23亿美元。此后,更一度超过26亿美元,足见美股对于中国本土电商的看好。
相较于当当,聚美亦不遑多让,在发展过程中频频得到资本加持,其中,不乏真格基金、红杉中国、泛大西洋投资等明星机构。
冲刺4年,2014年5月,聚美优品挺进纽交所,开盘价报27.25美元,较发行价22美元大涨近24%,市值达38亿美元。陈欧本人更是一跃成为纽交所史上最年轻的CEO。自此,无论是陈欧本人,还是聚美优品,都达到各自发展轨迹上的高光时刻——陈欧一度被视为高颜值、高智商的创业“明星”,圈粉无数;而聚美优品更是当之无愧的明星电商公司。
彼时,陈欧在其个人微博上随便发布一条产品促销广告,就可以转换成千万级别的销售额。陈欧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流量“网红”,而且是超级带货王那种。2013年,聚美优品的年销售额高达60亿元。借着陈欧个人品牌的东风,聚美优品迅速跃升为化妆品垂直电商第一名。
2014年,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的聚美优品赴美上市,IPO发行价为22美元,上市前三个月,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上扬,最高攀升至39.45美元,总市值达到57.8亿美元。仅用4年时间就成功登陆纽交所,聚美优品创造了电商领域的上市神话,陈欧个人也成为纽交所22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
假货风波
不过,2014年同样在美股上市的不止聚美,更有两只“猛禽”——阿里和京东。
不同于阿里、京东的一路高歌凯奏,上市对于聚美而言,似乎成为其发展的分水岭。在登陆纽交所之后不久,聚美就因造假问题遭受信任危机。
实际上,早在2013年,就有用户反映,使用聚美优品的化妆品后脸部过敏,疑似假货。对此,聚美优品给出的解释是个人肤质不同。但是,此后不断有用户在网络发声,质疑在聚美优品买到假货。
为维护聚美优品的正面形象,陈欧不惜在其微博上与网友呛声,称如果在聚美上买到假货,验证后,愿意赔偿一百万。陈欧此举看似光明磊落,力证聚美优品绝对没有假货,但显然有些用力过猛,网友并不买账。虽然聚美对此表示否认,甚至喊出“假一赔一百万”的口号,但资本市场却做出裁决。
接下来现实狠狠“打脸”。国际化妆品大牌娇兰、兰蔻等一线品牌先后发布声明,称从未与聚美优品合作。更糟糕的是,2014年7月,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供应商被曝伪造大牌商品,在各大平台上售卖,聚美优品赫然在列。
售假实锤落地,聚美优品形象大损,股价随之暴跌。2014年12月底,聚美优品股价已经不足13美元,较发行价22美元几乎腰斩。公司市值仅剩13亿美元,较历史最高峰57.8亿美元,足足蒸发掉近45亿美元。
既然聚美优品选择和陈欧捆绑,平台出现假货也意味着陈欧为自己代言的模式走向反面,陈欧的网红魅力逐渐失效。为规避假货问题,聚美优品选择砍掉一部分平台业务,转为自营模式。
此后,聚美优品又把主要精力放到海淘上,甚至拿出了“All in海淘”的架势。陈欧甚至亲自出马,带领一众高管赴韩洽谈,与品牌方直接签约合作。
但天有不测风云,恰在此时“408新政”(跨境电商新政)出台,聚美优品再遭重挫。内忧外患之下,聚美优品和陈欧想要恢复之前的好日子,几乎不可能了。
投资杂乱,私有化搁浅
经历一系列的变动后,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下跌,公司市值也一落千丈。2016年2月,聚美优品市值仅剩9亿美元。正是在这种困境下,陈欧提出私有化,然而每份 ADS 7 美元的报价激起投资者强烈不满,这个价格仅相当于 IPO 的 1/3,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这等无节操的做法被认为严重影响中概股的声誉,也为大股东利用投票机制缺陷来压榨小股东开了个坏头,知名 VC 投资人朱啸虎更是嘲讽陈欧为「陈七块」。
压力之下,陈欧在 2017 年撤回私有化要约。眼见着靠主营业务赚钱无望,聚美优品折腾起了各种副业,但不管是手机、无人机、空气净化器还是拍电视剧,聚美优品每次跨界都让人看不懂,每次也都虎头蛇尾,唯一看起来靠谱的是三年前投资街电,但也引发股东「不务正业」的质疑。
6年蒸发370亿,无奈退市
上市6年的聚美优品,却有4年的时间都在谋求私有化。最早是2016年,当年,买方团准备以 7 美元每ADS的价格进行私有化,最后因股东对要约收购价格的抵制而搁浅。
此后,聚美优品的私有化于2020年再一次提上日程:1月12日,聚美优品买方团提起私有化要约,拟用每ADS 20美元的价格收购未持有的股份。经一个多月的谈判,买方团与聚美优品达成最终收购方案。
虽然每ADS 20美元的价格看起来溢价不少,却是聚美优品调整了ADS与A类普通股之间比例的结果——由原来的1股ADS代表1股A类普通股调整为1股ADS代表10股A类普通股。也就是说,私有化时,聚美优品的股价已经是2美元,“陈七块”成了“陈两块”。
截至美东时间2020年4月14日,聚美优品的股价停格在19.93美元,总市值2.27亿美元,要知道曾经高光时刻聚美的市值高达57.8亿美元,蒸发了近96%。
退市之后,聚美何去何从?
聚美优品的十年,无疑是充满争议和遗憾的十年。
不可否认,聚美优品曾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那时候的聚美有多风光呢?2010年,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上线,这是斯坦福高材生陈欧回国创业的第三个项目,经历了两次失败,老天终于眷顾这个固执的少年。2011年,聚美优品“我为自己代言”的系列广告横空出世,陈欧大火,聚美爆红。
资本的青睐随之而来。从成立之初,聚美优品就成功吸引了一系列重量级VC/PE机构。成立的第四年,聚美优品成功赴美上市,成为“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堪称2014年中国互联网圈大事件之一。
2019年第三季度,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只剩下可怜的0.1%。而六年前,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高达22.1%。
随着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的崛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卖衣服、卖鞋的、卖化妆品的各种垂直电商多数已经销声匿迹。
寻找新赛道,期待第二春
眼看主营电商逐渐被边缘,聚美优品也试过多元化转型。做过跨境电商,投资母婴社区宝宝树,试水时尚影视剧,推出空气净化器、“趣头条版”抖音刷宝,但效果似乎都不怎么样。
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2017年3亿元入股街电抓住共享充电宝的风口,后来又进一步投资9260万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优品持有街电82.07%的股权。
据了解,2019年底,街电用户数突破2亿,同比增长100%。在共享充电宝领域,街电占据第一的位置。
这也体现在2018年的年报中,以街电为首的“服务与其他”部分收入,在2018年度帮助公司实现营收9.29亿元人民币,在集团业务总营收中占比达21.7%。
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天生充满争议创业项目,但陈欧却没有再在各种噱头之下多做文章。如今,共享充电宝已经被证明是可以盈利的生意,在聚美优品内部,街电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电商业务,反而让人唏嘘。
但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竞争仍旧残酷。2019年8月,美团第三次强势入局共享充电宝赛道;2019年12月,怪兽获软银5亿元C轮融资;今年1月,小电则完成B+轮亿元融资。新旧年之交,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冲击着线下业态,亦对共享充电宝造成极大的考验。
不过,终究聚美已实现私有化,暂时摆脱了上市公司框架限制,更利于作出长期的决策。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聚美或将在A股或科创板上市。在此背景下,聚美能否再度出发,打造发展更为健康的多元业务,还是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