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明朝中後期是歷史上一個著名的亂世,從萬曆年開始,整個明朝已經陷入混亂中。清軍進關,遼東不斷作亂,而且農民也是四處暴起。亂世出英雄,在亂世當中,有無數的英雄將領發揮了自己的才能,而在明朝的將領當中,應該就屬袁崇煥了,袁崇煥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名將,而且他在很多的武俠小說中出現過很多次,這也大大的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但他最後的結局真的是非常悽慘。

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袁崇煥一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到最後被朝廷下令處以死刑,那袁崇煥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崇禎皇帝認為袁崇煥和清軍有所勾結,所以不僅處死袁崇煥,還把他的頭顱懸掛在城牆之上,幸虧袁崇煥有一位忠實的僕人,把他的頭顱給偷了出來,才還了他一個全屍,而袁崇煥後來的陵墓也是乾隆皇帝給他修建的。可是,到了近現代之後,袁崇煥的墓地又一次遭到了不幸,明間一直都有傳言說,在他的墓室裡,袁將軍的頭是一顆金頭顱,在六七十年代還是有人不顧一切把這墓碑毀了,硬生生把墓室挖開,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

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袁崇煥生於1584年,35歲的時考上進士,在福建任知縣,後來又去兵部就職,1622年,廣寧被後金攻陷,朝廷要派人去鎮守山海關,疾風知勁草,袁崇煥自我舉薦: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就可以守住山海關。聽了這話,平時只會玩木匠活的明熹宗那是又驚又喜,馬上派他去駐守。當時的遼東在努爾哈赤幾番的攻擊之下,守將是一換再換,可是就是沒人能挑起這個重擔。袁崇煥剛到的時候,守將統帥是孫承宗,孫承宗是一個比較懂兵略的人,他在山海關外圍的一些重要地段築城防守,袁崇煥是被派到了寧遠駐守,作為關外抵禦清兵的第一道防線。袁崇煥到任之後,和士兵以及當地的百姓一起修築城牆,和將士們一起同甘共苦,對百姓也是非常友善,所以築城的時候,人人都十分的盡力,幾個月就修築完成了。

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除了修建城牆之外,袁崇煥還從後方就調來了11門重炮,經過一番功夫之後,寧遠變成了一個堅固的軍事堡壘,前方築城的同時,孫承宗也是在防線各處積極的練兵屯田,把整個防線從山海關是向東推進了400多里,收復了很多失地,整個遼東的形勢是一下就得到了改觀。然而奸賊誤國,當時明朝有一個大宦官,魏忠賢,他撤掉了孫承宗的職務,換了一個叫高第的人來到遼東。天啟六年,努爾哈赤進攻寧遠,當時袁崇煥手裡只有1萬多兵力,而後金則有十多萬兵力,情形十分危險,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守關的高第被嚇破了膽,命令所有關外軍隊全部撤退。袁崇煥接到命令之後鎮定自若,他首先向部下表明要和後金軍決一死戰的決心,然後下令把城外的糧食全部運送到覺華島,又燒燬了城外的民房和草料,堅決不給後金留任何東西,緊接著又命令參將祖大壽,率兵到寧遠的西北,作為後援來牽制後金軍隊,做完了這些準備之後,袁崇煥親自率領軍隊駐守城內,四門緊閉,等著和後金決一死戰。

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不久努爾哈赤就殺到寧遠,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袁崇煥正面迎敵,努爾哈赤居然從他手上沒討得半點便宜,不光如此,袁崇煥還用大炮重傷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被救回營之後,下令趕緊停止攻城,撤軍。寧遠這一仗打得是非常慘烈,可是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捷大大振奮了明朝的軍隊,這一場戰役的勝利與其說是用了什麼出色的謀略,不如說是以袁崇煥的勇氣和意志和努爾哈赤誓死一搏換來的。山海關外的很多駐軍據點再次被收復。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天啟七年,皇太極親率8萬精銳連續攻下兩座要塞,兵圍錦州,這時袁崇煥已升任遼東巡撫,錦州就是他所修建的另一座關外重鎮,由他手下大將趙率教守衛,袁崇煥一邊派兵支援錦州,一邊繞到清軍後路進行包抄作為牽制,皇太極打了一個月的持久戰,還是拿不下,只能撤軍而去。

三分鐘帶你瞭解抗清名將袁崇煥

從軍事能力上來講,袁崇煥的的確確稱得上是一個天才,寧遠大戰後,他成了大明王朝的一員將帥。後金是被擊退了,但袁崇煥反而被治罪,原來後金使用了離間計。崇禎三年袁崇煥被凌遲處死,而他的家人也慘遭流放,在他死後的第14年,清軍入關,奪取天下。袁崇煥的一生心血全部付諸於塵土,可是他的愛國豪情,卻是萬古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