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學者,最強悍亞洲崛起代言人,深入分析疫情後中美關係!

人物簡介:馬凱碩,1948年生,印裔新加坡人,曾任新加坡駐美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學院院長,他被稱為是最強悍亞洲崛起代言人。

睿智的學者,最強悍亞洲崛起代言人,深入分析疫情後中美關係!

馬凱碩教授

以下為4月8日金融財經研究所論壇虛擬圓桌會議的記錄。

問:您可以評價一下中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嗎?

馬凱碩教授回答:經過初期的緊張,中國進入狀態很快。相反美國和歐洲沒有做好準備。在公共服務方面,中國表現非常好,但歐洲因為重視程度不夠,美國則是財政問題,表現相對而言不樂觀,可以說是疲於應對。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得等到最後才能知道哪艘船擱淺,哪艘船倖存。

問:是不是西方的資本主義體制有什麼問題?因為在許多國家,政府幹預經濟比較多?

馬凱碩教授回答:不是說資本主義模式有什麼根本缺陷,但是里根-撒切爾的新自由經濟政策貫徹得過頭了,以致於到了最後,按美國總統里根的說法是:“政府不是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政府是經濟發展的障礙”。美國沒有賦予政府足夠的財政權,關閉了很多職能部門,可以說對政府職能一點都不尊重。比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處理波音737大飛機事件,以及現在抗擊疫情中的食品藥品管理局表現也不好。

問:國際合作怎麼樣?2009年匹茲堡峰會的精神蕩然無存。G20峰會有沒有起到作用?

馬凱碩教授回答:G20的作用是有的。在美國2009次貸危機發生時,中國可以躲在一旁幸災樂禍。但中國卻選擇了站出來表態:“這是全球性危機。如果全球經濟下行,中國也肯定不能獨善其身。”結果中國主動承擔了一些風險,那個時候的中美關係有著合理的信任和信心。近十年來中美關係開始退步,特別是特朗普總統執政的這三年。正如我在我的書《中國贏了嗎》中解釋的,特朗普政府沒有設計好清晰的長期規劃,對中國展開了地緣政治競賽。新冠疫情是影響全世界的問題,美國應該先把對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放在一邊。我建議美國單方面先把對中國的貿易戰先放一邊,和中國一起抗擊疫情,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可以和中國科學家和中國供應商合作先解燃眉之急。

問:疫情對美國總統競選意味著什麼?

馬凱碩教授回答:這將取決於美方是看重短期的總統選舉還是長期的戰略考量。不幸的是,美國現在看重應該是短期的總統選舉(特朗普11月將面臨選舉追求連任)。如果特朗普的支持率,很意外,這段時間竟然往上漲,現在開始下跌了,如果他的支持率高,他打壓中國就更容易。但這對美國和中國、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壞事。但是如果一個人處在絕望中,他可能會做絕望的選擇。問:中美兩國間的軟實力起什麼作用?

馬凱碩教授回答:美國和中國的願景非常不同。美國的志向是做山尖上最閃亮的城市。美國希望自己成為表現最好的城市,然後大家都成為他的樣子。美國想要輸出美國夢。中國沒有這樣的願景。中國的夢想是延續自己的文明,追求1945年有那段受辱歷史之前的輝煌。中國從來不會想著讓一個印度或者一個非洲國家或者一個南美國家變成中國。中國的信條是:我們中國就是中國,你永遠都變不成中國,但我們可以一起共事。美國希望領導世界。現在看起來,中國的經濟馬上就成老大了,不過中國不渴望統領世界。世界其它國家都在邊上看著兩個大國競爭,然後避免自己下水,比如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拿華為開刀。

問:中美之間會以戰爭結束嗎?

馬凱碩教授回答:我很樂觀—---答案是不會。核戰爭沒有贏家,中美兩國都輸,日本、俄羅斯或者印度,或者其它力量可能會贏。中美兩國對此都很清楚,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地緣政治競爭。我想提醒其它國家的是,這個競爭已經開始了,我們要做好應對準備。我會努力勸說中美兩國要對此三思而行,因為那會是一個雙方都吃虧的局面。在面對新冠疫情時,我們還要面對全球暖化的挑戰。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搞定這些事,如果美國和中國持續競爭,將來的歷史學家會看到兩個部落首領在打架,周圍的森林燃著熊熊大火。我希望雙方理智和剋制地面對分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