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变,智造人才哪里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在推动我国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智能制造带来的技术变革,需要生产者具备更多的专业技术;而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在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管理与领导等多重综合能力。

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变,智造人才哪里来?

多份市场研究报告都显示,“智能制造人才”将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最重要驱动因素。按照此前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今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105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1400万,随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新技术突飞猛进,智能建造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智能制造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现阶段的人才培养与最先进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之间存在迟滞及脱节,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不强,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还缺乏更加有效的衔接。

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变,智造人才哪里来?

解决未来智能制造转型的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最大的挑战之一。对此企业该如何做?

对企业而言,智能制造下的人才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人才规划上要投入足够的精力,甚至前期应该重点将精力放到针对未来智能制造发展的人才规划,展开人才和组织模式的转型,基于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发展与管理革新去推动企业未来的整体转型。专家表示在制定公司的智能制造与人才战略时,既要满足企业的当前人才需要,更要考虑到企业未来五到十年的需求。

1、从企业内部来看,在人才组织架构、管理等方面作出的转变,智能制造不能忽视企业内部在人才上的各方面创新。企业必须以全新且极具挑战性的眼光去审视和关注未来领导力、架构、多样化、技术以及员工的长期发展路径。解决智能制造人才缺口问题,除了从企业内部着手,企业未来更需要“走向外部”,这不仅指以往从外部引进人才这一点,更多是指企业需要跟外部合作一起去解决人才问题,参与到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组织以外既是外部人才的来源,也应该当成是企业“自我培养”的新方式。范存艳就指出,未来与外部“共培”的方式才是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关键。

企业制造向“智造”转变,智造人才哪里来?

2、在管理上,为了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或预见市场的变化,实行扁平化管理,加快信息传递。有专家表示,要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能,人力资源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比如建立面向智能化、数字化的人才评价模式,打造智能制造的新引擎。

3、在人才方面,短期规划来看,企业要建立对现有职工的内部转岗、培养等基本培训机制,加速提升现有员工的基础技能、素质等。要采用更多的激励机制,激发和促进员工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尊重和优化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专家表示,企业要将工程技术、职业技术、管理和商业四大类人才都纳入到人才管理队伍中。另外,企业在转型中会发现,不同的岗位需求会减少或增加,同时还会出现目前没有储备的人才需求,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人才储备,未雨绸缪。具体而言,企业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平台的合作,甚至成为社会化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这几年企业与传统教育机构建立“培训伙伴关系”、共建培训中心、共建办学等都是当下校企合作探索的典型模式。

总而言之,企业在未来智能制造人才上应该具备更加长远和全局的眼光,拓宽对人才培养与来源上的认知视野,更具“交叉培养”的意识,不断发现并联合那些值得联合的各方力量,探索和培育新型的合作模式,才能解决未来在人才上的各种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