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對於80、90年後沉醉過pc互聯網的人們來說,相信迅雷絕對是一個熟悉不過的名字。

迅雷作為一款產品,曾經幾乎是每臺pc必備的軟件,用戶數超4億,日活要超過1億。不管是因為需要下載提取還是灰產(盜版、黃色等內容)獲取,似乎每個用戶總有使用迅雷的理由,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竟然無一席之地。

迅雷作為一家公司,創業超過18年,是和BAT幾乎同時誕生的互聯網早期玩家,而且一度是行業內舉足輕重的大玩家,而如今卻和阿里騰訊有著兩千多倍的市值的差距,市值僅剩可憐的2億多美金,甚至還達不到對一家獨角獸公司的定義。

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近日,這家命途多舛的公司又生變故,前幾年平步青雲的原騰訊雲高管後任迅雷和網心科技CEO的陳磊悄然出局,而且幾乎整個陳磊核心管理層團隊均一併“掃地出門”。

有員工稱當天有一群人迅速接管財務等核心部門,沒收了關鍵人物的電腦和資料,並不允許員工把電腦帶出辦公室。這陣勢,猶如是公司有人違法違規一般。

迅雷的權力鬥爭誰勝誰負,為何高層總是如此動盪,其實筆者並不關心。筆者關心的是,作為早年就擁有數億用戶的入口級產品,究竟在業務層面是怎麼被用戶和時代拋棄的。迅雷究竟是做錯了什麼,還是錯過了什麼?

可惜迅雷錯過了諸多機會

從PC到互聯網,實話說不是一件易事。

強如騰訊,QQ也沒有實現很快速的轉移,幸好的只是張小龍的微信異軍突起,給鵝廠拿到了最重要的船票;強如阿里,淘寶的移動化更是持續了數年,一度需要通過收購如UC瀏覽器一般的手機端入口作為導流的通道,並加以大規模的移動端補貼,最終由近日火遍全網的蔣凡完成了此壯舉。

隨著網速的不斷加快網絡資費的不斷下降,在線播放流媒體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作為一家以PC下載工具起家的公司,迅雷明顯沒有在行業大轉型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之所以說沒有找準,那是因為迅雷其實並沒有固步自封,在2010年前後迅雷風頭正盛,也恰逢移動互聯網萌芽之時,迅雷陸續做過相當多的嘗試。

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最為典型的兩項重要嘗試,分別是在線視頻播放和自研遊戲,前者是極大佔據用戶時間的產品,後者則是現金牛業務,一旦把其中一個方向做成規模,都能輕易獲得幾十億市值的身價。

然而,“淺嘗即止”讓迅雷什麼機會都沒有真正抓住。

能在下載加速上做到行業領先,迅雷的技術在當時的業界也算是相當牛逼的,而在線視頻播放,邊下邊播等功能迅雷也幾乎是行業內率先做的,況且當時優愛騰關於版權的競爭完全沒開始,影視綜IP的價格據迅雷的高管回憶可能只有當下的幾千上萬分之一,可是迅雷並沒有下定決心打透長視頻市場,而僅僅滿足於對主產品功能的補充。

而在遊戲領域,也曾有高管建議CEO鄒勝龍獨立出一家遊戲公司做自研,迅雷作為其流量來源的主陣地。在線遊戲是高度依賴於流量的,當時的騰訊遊戲遠沒有現在般強大,騰訊遊戲之所以能起來,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騰訊掌握了流量,而彼時的迅雷,在PC端流量上不比騰訊差多少。如此正當的流量變現路徑,迅雷依然選擇了“視而不見”。

可嘆區塊鏈沒能激活迅雷

迅雷真正下定決心尋找新的增長點時,時間已到了2014年末。那一年裡,微信已經佔據了移動端流量霸主的地位,而另一家巨頭阿里則是通過收購日活過億的UC獲得了移動端重要入口。

此時的迅雷,江湖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他們的戰略選擇可謂是獨闢蹊徑,挑戰技術主導的區塊鏈和雲計算,而其領軍人物則是從騰訊雲過來的技術大牛陳磊。

有強大技術背景的陳磊,在迅雷打造的網心科技,不得不說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一方面,區塊鏈在那個時間點上在國內仍屬於概念萌發階段,真正的商業應用仍在摸索之中;另一方面,迅雷在移動端翻盤已經幾無可能,要想逆襲,確實應當發揮自身技術積澱的優勢抓住下一波技術革命。

由此可見,陳磊的技術洞見還是足夠超前的。

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把“共享限制寬帶和儲存”作為突破點,結合自身擁有的下載場景,實現了虛擬資源的交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玩客幣”應運而生,這種虛擬貨幣成為了資源交易的媒介,具備瞭如同比特幣一般的貨幣屬性。

“產品的貨幣化”,可謂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夢寐以求能實現的。這意味著產品具備了一定的金融屬性,公司能通過一些策略控制這些虛擬貨幣的供給和消費,從而影響用戶實際的付費。

受益於比特幣的逐漸火熱,風頭正盛之時,用於生產玩客幣的生產工具玩客雲,竟然在京東被預約購買超過1000萬臺,399元一臺的機器被炒到3000元一臺,迅雷的市值也在2017年底開始從3美元暴漲到接近30美元。

迅雷的“第二春”成功讓陳磊坐上了迅雷CEO的交椅,如果劇情發展順利,那下一步迅雷應該能通過玩客雲的出售獲取大量現金流可用於雲計算的研發投入和玩客幣應用場景的拓展,逐步構造基於區塊鏈的虛擬生態。

然而,事與願違,由於ICO涉及灰色地帶,國家逐步加強對相關虛擬貨幣的監管,玩客幣也就只能壽寢正終了。而區塊鏈的其他應用場景,大多集中於金融、公共服務領域,對於實力仍不足的迅雷來說都難以企及,雲計算又因面臨阿里雲、騰訊雲等巨頭的擠壓變得生存空間狹小。

一度比肩騰訊的迅雷,何以“消失”於互聯網?

最終,董事會似乎再一次失去了對陳磊領導數年的區塊鏈方向探索的耐心,幾乎把整個管理層都換掉。

在筆者看來,迅雷的這一次嘗試,方向是對的決心也是有的,可惜仍然沒有走遠,多少是有點“非戰之罪”

那麼,在董事會又一次斷舍離之後的迅雷,下一步的路又在何方?


作者:君健,學金融的互聯網人,愛折騰的熱血青年。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UptoYo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