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成長的煩惱與代價

轉眼BIM(建築信息模型)在中國落地已經有10個年頭,然而談到BIM,卻依然有很多人對此存在著眾多的疑問和困惑。儘管有很多相關論文,很多現實案例,但BIM在中國應用和推廣的過程也可謂磕磕絆絆,甚至是道路曲折坎坷,如此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客觀地講,踐行BIM的過程是一個變革的過程,必然從一定程度上要增加企業的資源投入,影響團隊的意識,改變現行的管理,並且有的企業選擇放棄,有的企業選擇觀望,甚至身處這個圈子的人都能體會到:政府機構推廣難,軟件企業賺錢難,諮詢企業實施難,建模工程師升職難……那麼,如今在很多光環的背後,中國的BIM發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現狀?在現實的建築設計中,BIM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其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樣的瓶頸和代價?未來真的還有巨大的價值潛力嗎?面對一系列的問題,對於新興的技術來說,的確是不小的考驗,對於未來,更是一片未知的藍海。

BIM不是美麗的空中樓閣

可以說,BIM是21世紀建築工程領域比較火熱的關鍵詞之一,與之相關的BIM諮詢服務,BIM應用,BIM實施,BIM人才等充斥於各大專業媒體。BIM到底是什麼?BIM不是美麗的空中樓閣,必須真正瞭解到底什麼是BIM,怎樣去運用才能真正把理念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在這裡,通俗一點說,BIM不是一個單純的軟件,也不是一個有形的實物,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基於建築生命週期,在過程各個階段通過數據模型來描述和指導整個建築物的建設過程。

  既然是全新的革命性的建築理念就有可能被過度吹捧,BIM被引入國內確實大受歡迎,上海中心的一步步升高已經展現了BIM的強大功能,再加上各方專家的爭相評論,於是,BIM應用引爆了建築行業的熱潮,以至於很多人還沒弄清BIM究竟是什麼就開始起鬨。

  “BIM技術是能夠推動行業發展的,但是,在建築設計行業裡面,你必須搞清楚什麼是BIM,怎樣應用才能充分發揮BIM的功用。這一點,我們北京院還是以開放的態度來對待的。就像當年的Auto CAD軟件通過計算機來取代手繪圖一樣,BIM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技術,是一個大家共同來研討的問題。”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徐全勝認為,“目前,由於軟硬件的技術侷限,BIM的巨大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但是,從二維轉三維來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這應該是一個節點性的發展。”

  在BIM行業裡,從圖紙角度來講,中國建築業最大的問題應該是設計單位不瞭解現場且不對現場負責,同時施工單位不按圖施工。在這種環境下,花了那麼多成本提高設計成果本身又有多大價值?所以,從大聲宣傳轉到彎下腰來做實事才應該是當前BIM行業的主旋律。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BIM研究員應宇墾強調,“目前,BIM理論和思想正處於戰國時代,對BIM真偽的討論,對BIM的思考,對BIM應用的理性與現實差距的感慨,都說明BIM的落地實踐還走在探索的道路上。等到BIM應用在建築行業中逐步沉澱下來,BIM的整個支撐體系才會日趨成熟,BIM對整個建築工程行業的社會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當然,BIM需要實實在在的平臺去實現,很多人理解為BIM就是Autodesk Revit,這是對BIM的誤解,軟件只是BIM的工具,在BIM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專業的軟件來支持,如BIM建模軟件、BIM機電分析軟件、BIM綜合碰撞檢查軟件、BIM造價分析軟件、日照分析軟件、結構分析軟件、MEP等等。同時,BIM必須有優秀的人才去實施並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尤其是高質量的人才,這才是BIM從美麗的夢想變為現實的關鍵。

應用的現實困境

其實,就現今而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和CCID可以說是行業裡眾所周知的,在BIM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一些企業。那麼,在走具有自身特色的BIM發展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長卜一秋女士給出了這樣的回答:“BIM的推進是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這些大的設計機構也都是在BIM的檢驗平臺上去探索這樣一條路。我們在推進的過程當中,需要一步一步讓全體的設計人員,所有的設計團隊逐漸具有BIM的設計能力。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要逐步地做。在整體的推進過程當中,因為它是一個前沿的東西,並不是很成熟,很多東西是需要探討的,包括環境上的一些不成熟因素。在BIM新的態勢下,這整套規則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並且很多環境需要重新制定規則,包括各方之間的利益關係,所以這些都是目前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成本增加的部分由誰來買單?這也成了現在最為現實的問題。可見,要充分利用好BIM,需要全行業的組織協調,這是個龐大的系統,如果開發企業沒有需求,無人買單,對設計機構來說,BIM就變成了過度服務。

  對社會來說,BIM只是一個理念,對各種BIM軟件供應商來說,BIM是一套非常昂貴的工具組件。可是,真正放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BIM究竟能為社會創造多大價值?到底能不能正確認識BIM的侷限性和實現BIM時代所面臨的困難,能不能用BIM來解決中國建築業的一系列問題。

挖掘背後的商業價值

回到現實中,已經有很多大型的設計院開始應用BIM踐行案例,並從中得到了商業價值。從敦煌莫高窟的遊客中心到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二期A標段項目,每一個作品都撰寫著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應用BIM技術的點點滴滴。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二期A標段項目,作為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應用BIM的標杆項目,在全專業和全過程中都運用了BIM技術,於過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拓展和應用。該項目的經理和設計負責人於潔女士最終強調,BIM幫助用戶利用三維數字化建築信息模型,將業主所倡導的理念、創意和策略與現實世界中的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有機地連接起來,並在實施過程中有效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建築質量,降低管理成本,實現綠色科技與建築融合的目標,為用戶創造出了不可小覷的價值。

  當然,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的CBDZ15中國尊和深圳機場T3航站樓等項目已經在BIM技術上有所創新,同時,珠海歌劇院等項目也在創新杯BIM大賽上嶄露頭角。但據徐全勝介紹,在創新與整合方面,CBDZ15中國尊項目與BIM技術的整合創新體現得更加明顯。這個項目很好地實現了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先進的BIM技術,形成整合世界資源的平臺,共同用建築服務社會,為甲方提供高完成度的設計產品這一目標。

  隨著國內建築設計領域的發展,BIM已經初步應用於建築工程行業並彰顯了其巨大的商業價值,但對於目前BIM的應用現狀,還是存在很大的侷限性,對BIM引領的建築工程領域的革命所應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只是冰山一角。對比國外公司在應用BIM方面取得利益價值,僅以2011年相關公司在BIM方面的收入為例(見附表)。從中挖掘BIM作為建築信息模型這個偏技術性的字眼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才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對此,新南威爾士建設公司主席Doug Davidson(道格·戴維森)談到:“應用BIM,在演示過程中,讓業主更好地可視化項目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2011年,超過45%的新南威爾士的項目使用了BIM技術。美國建築師協會會員Bradford Perkins(布拉德福德·帕金斯)還說:“從我們最近關於採用CAD 和 BIM項目的勞動力成本比較的內部分析來看,採用BIM技術的項目成本要低很多,雖然很多其他採用BIM流程帶來的價值還不是那麼容易被量化,但目前我們已經有足夠信心去採用BIM技術。”


  BIM已經在這兒了,的確需要相關人員投入時間和金錢去更好地完善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