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試題不是文科“專利”,現實中,數學問題答案也不一定唯一

“一支鉛筆8( )”。有一道小學二年級的考題,要求填寫合適的人民幣單位。一名小朋友填上“元”,被老師判錯,因為“標準答案”是“角”。小朋友覺得被判錯很冤枉,因為媽媽不久前就給他買過10元一支的鉛筆。(4月15日人民日報)

不難看出,小朋友“一支鉛筆8元錢”的回答是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 老師將其判錯,依據的是“標準答案”。此事曝光後,網友評論是一邊倒,認為小朋友的答案沒問題,老師的批閱太過教條機械,從而為小朋友鳴不平,對老師大加批判。而作為老師本人,我以為其實也很冤枉,因為,他只是批閱者,真正的“罪魁”應當是“標準答案”。

開放性試題不是文科“專利”,現實中,數學問題答案也不一定唯一

實際上,在當下生活中, 一支鉛筆從幾角錢、幾元錢、到十幾元錢、甚至幾十元都是現實的存在,類似於這樣的題目,答案本應是開放的,但“標準答案”的制訂者為什麼只給出一個“角”的答案呢?其原因並不在於其生活常識缺乏,而在於當下的“用題者”沒有與時俱進。

考察小朋友們對人民幣的認識,“一支鉛筆多少錢”可以說是道傳統題目。上個世末和本世紀初,鉛筆就是論“角”的,過“元”的鉛筆是不存在的,因此,“角”成為唯一答案也是符合當時生活實際的。

但問題的關鍵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鉛筆的花樣和價格都“翻了翻”,當下的教師卻仍拿著上個世紀的“標準”來評判現在小朋友的答案,顯然就脫立了實際。

“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版))中,課程總目標第一條就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因此,我們數學的教與學,是不能“以本為本”“以答案為準”的,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生活中的問題的答案判定標準,當然應當以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為準,我們考察學生的題目可以是“上世紀“的,但答案卻應是“現代的”。

開放性試題不是文科“專利”,現實中,數學問題答案也不一定唯一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說的是教師要教好學生,自己必須有比學生更豐富的知識,才能不誤人子弟。

在互聯網時代,也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科技、文化、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和信息都在擴增。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很多是教師不知曉和沒有掌握的。因此,一名合格的當代教師,僅有“一桶水”已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有“長流水”,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方法,站在生活的潮頭,讓自己的知識“活水”與時代同步!

但可惜的是,應試教育雖然被批判了多少年,但卻仍是“打不死的小強”,盤踞在很多教師、教育工作者的頭腦中,驅使著他們將數學的教與學狹隘在書本上,把數學知識應用單純成了考試解題,讓數學的教與學與生活實踐脫節,缺失了與時俱進的現實生活觀念。而如果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不能服務於生活,獲得的數學技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那麼其答案再正確,考試分數再高,顯然也是百無一用的。

因此,要減少和避免類似將“一支鉛筆8角錢”當作“標準答案”問題的重現,不能僅止批評個別教師的機械教條,而要喚起所有教師與時俱進的“數學生活”意識,將教與學的初心從“應試解題”迴歸到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上來。

開放性試題不是文科“專利”,現實中,數學問題答案也不一定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