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果篮子”直通果园子

4月13日,位于郊区平坦镇魏家峪村的紫金山农场里,农场经理李雪花在桑葚大棚里架起了三脚架,开始为满棚的桑葚“拍写真”。镜头里的“主角”桑葚果个头很大,绿色的果实表面有一层白色的绒毛。

“预计5月中旬这些桑葚果就能陆续成熟供市民采摘,最近我隔三差五拍照片、录视频,上传到抖音。现在果实是绿色的,过几天就会逐渐发白、变红、变紫,我们在抖音上及时更新果园的动态和水果长势、果树管护的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农场。这是我们农场去年开始的销售模式新尝试。”李雪花说,在时下流行的微信、快手等平台上,他们也在同步更新,看到信息的人越来越多,入园采摘和线上下单的人也逐渐增多,市民的“果篮子”直通果园子。

开启农产品销售新“玩法”,在方便市民吃到新鲜水果的同时,也让紫金山农场的生产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几年前,我们还是采取传统的经营模式,整个农场只有鸭梨、杏、苹果等几种北方常见水果,一般是工人前一天傍晚采摘、打包,第二天清早运到离农场较近的七一市场早市、平坦早市上售卖,一般售价很低廉,赚到的钱仅够维持农场的日常开销,根本谈不上扩大规模、升级品种和科学管理。”回忆原先的生产管理方式,李雪花直言“吃力不讨好”。

想要跟上新形势、寻求新突破,李雪花决定转变思路。他们先是多方筹措资金升级紫金山农场的硬件设施,优选新的水果品种,又尝试线上宣传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见的苹果、梨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了。我们减少了常见水果的种植面积,引进了优选的樱桃、桑葚、油桃、葡萄、玉露香梨、山楂等新品种。”李雪花说,丰富水果品种是第一步,他们还建起了连栋大棚、多功能蓄水池、冷库,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改造,搭起了防冰雹防鸟网棚,聘请省农科院技术人员定期指导果树管护,紫金山农场逐渐向她理想中的样子转变。

去年,果园里的美早、红灯、萨米脱等品种的樱桃树开始挂果,紫金山农场迎来了一大批采摘客。“以前是运到早市上卖,人力、运输成本消耗很大;现在,引进优质品种后,水肥精准配比,田间科学管理,种出的水果口感好、品相好,在田间地头就能卖出七八成,很多入园采摘的人成了‘回头客’,遇上节假日来休闲观光、现场采摘的人更多。”李雪花说,“自从我们开辟了微信、抖音等宣传销售渠道,线上的订单也不少。我们和本地的一家同城快递公司合作,市区范围内的顾客下单后,新鲜采摘的水果2小时内就能送到顾客手中,夏秋季节水果丰收季,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派送近百个订单。”

“托管服务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可以解决规模化经营难题,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平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满才介绍说,今年他们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鼓励其扩大托管面积、提升托管服务质量,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绿色发展。

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推进了春耕备耕,为农户提供了及时、稳定、规范、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全县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主体有16家。截止到目前,共动用旋耕机、还田机125台(套),完成旋耕面积5.8万亩、还田面积4.5万亩,涉及8个乡镇80余个村组,服务农户1.3万户,为农户节约生产成本110万余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