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黃庭堅,現代的啟功,當代的沈鵬,都在論書時不約而同地提到過同一種方法,並且都認為這比單純地臨帖更加奏效。這一方法究竟是什麼呢?那就是——上牆!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唐太宗李世民書法


唐太宗李世民論書有一句話說——

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

這裡所說的“古人名筆”不是指毛筆,而是指古人優秀法帖,這裡說的“觀”、“諦觀”,相當於讀帖的意思,但是唐太宗強調的是要“置於几案,懸之座右”,也就是除了放在桌子上看,還要掛在牆上日夜揣摩,他認為這一環節很重要,做好了才能臨摹。後來這段話被宋代的姜夔記錄在《續書譜》中。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黃庭堅書法


無獨有偶。宋代大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也在《論書》中有一句話說——

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

“張古人書於壁間”,也是說把古代優秀範本掛在牆上。通過這段話可以瞭解幾層意思:第一,古人學書法也有臨摹,但不是把臨摹當做唯一途徑;第二,光是臨摹的方法還不夠,還需要把前人的法帖“上牆”,觀察揣摩;第三,“上牆”的辦法是古(宋代以前)已有之。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書法泰斗啟功先生


書法泰斗啟功先生在教學當中,也不止一次地分享他書法學習的經驗,他認為一種“土辦法”非常奏效,那就是——“問人,問己,不如問牆壁”。啟功先生說,要把自己寫得比較滿意的字,掛到牆上去,經常看,經常改,改到自己滿意為止。他甚至認為掌握了這種方法,書法的學習不用問任何人,哪怕就算王羲之活著,顏真卿沒死,你用這種方法“問牆壁”,比問王羲之、顏真卿都強!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啟功書法


原中書協主席沈鵬先生常說他是不怎麼臨帖的,在談到自我如何提高書法水平時,同樣提到了這一種方法。他說每寫完一張字,都要通過“三上法”來總結、分析和提高。把每一張寫好的字,先放在桌子上看,然後再放在地上看,最後要掛在牆上看。而且他認為掛在牆上看,這是最重要一步。不僅要遠觀,而且要近察,不僅要看整體,而且要看局部,不僅要發現自己寫得不好的地方,而且要發現自己寫得好的地方。只有這樣不斷去總結自己的優點,並把它繼承下來,才對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大有裨益。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原中書協主席沈鵬


不管是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黃庭堅,還是現代的啟功,當代的沈鵬,他們提出書法“上牆”的核心,其實就是“揣摩”,用心去領會,只是李世民和黃庭堅強調“揣摩前人法帖”,認為“讀帖重於臨帖”,是在前端;而啟功和沈鵬強調“揣摩自己習作”,是在後端。


一種比“臨帖”更有效的學書法途徑,黃庭堅、啟功、沈鵬都推崇

沈鵬書法


麓風軒認為這兩者可以與臨帖結合起來,即揣摩古帖(領會),臨寫古帖(吸收),揣摩自己的習作(實踐),通過領會、吸收,再到創作實踐,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習方法。

各位書友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