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可以嗎?空巢老人背後的心酸故事

對於老人來說,特別是農村裡的空巢老人,一年到頭,大多數時間基本都是一個人呆在空蕩蕩的房子裡。每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就搬把小凳子坐在屋簷下發發呆,曬曬太陽,又或是和村裡三三兩兩的老人聚在一起聊聊天,這或是他們能夠想到最好打發時間的方式。說到這裡,估計有的年輕人就會不假思索地說,那樣的生活不就是我們最嚮往的嗎?這有什麼心酸嗎?但是如果讓你一年365天,天天只能一個人呆坐在家裡,逛不了街,玩不了手機,看不懂電視……你到時還會這麼說嗎?

常回家看看,可以嗎?空巢老人背後的心酸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見過一個老人,八十多歲,身體還算硬朗,家裡只有她一個老人以及寒暑假的時候回來的孫子。她們家在一個比較偏遠的村子裡面,村裡出行主要靠電車或摩托車之類的。老人不會開車也開不了車,每次家裡的油鹽醬醋用完,都要四處找人幫她代購。她說現在老了,腿腳不利索了,除了必要的事情,基本不會再出村裡了。有一次,她要去縣裡檢查身體,早上就從村裡走了一個多小時的路,才走到公路邊搭上前往縣城的班車,再坐一個小時左右的車才到縣城。她不識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我不敢問也不敢想象這樣的一個老人怎麼在偌大的醫院中自己獨自一人完成所有的檢查。檢查完還要當天趕回家裡面,因為不捨得花錢住旅館。我就問她,那您回來都晚了怎麼回村,她笑眯眯地跟我說:“我知道那天是星期五,到時肯定有很多家長去鎮上接小孩回來,我就和他們一起坐車回來咧。”

我相信這個老人只是無數空巢老人中的一個普通的生活縮影,她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孤獨以及無助中度過。即便如此,每當自己的子女打來電話,她們總是報喜不報憂,說自己過得很好,叫小孩不用擔心,安心在外面工作,實際上家裡的冰箱常年是空的,洗衣服的時候,一包洗衣粉都可以用好久,因為她們總是捨不得花錢,只想著能省一點是一點,以後小孩有事了還可以支持一點。

我寫這篇文章,並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詞藻,也不是講什麼大道理。我只是將我見到令人動容的一面攤開在大家面前,希望能夠引起一些共鳴。如果您身邊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迫於現實,雖然我們不能時刻陪伴在父母身邊,那是不是可以多打幾個電話,多聊聊自己近期發生的大事小事,讓父母覺得能夠感受到我們,也是我們能夠給予她們的一種感情寄託。

當然,如果家裡有像上述老人的這種情況,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每次回家時,提前準備一些能夠久存的一些生活必需品,買點東西給村裡的一些熱心人士,拜託她們幫忙照顧一下家裡的老人,有什麼急事就打電話通知你。這樣父母過得舒心,我們也就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