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文/ 邱月燁 編輯/ 譚璐

如果不是上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寒武紀這樣一家AI芯片公司。

7月20日,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開盤大漲288%,市值一度衝上千億,收於每股212.4元,漲幅達229.86%。

寒武紀上市也讓一眾股東收穫頗豐,打新中一簽寒武紀如果在今天最高點賣出,可獲利11.52萬元。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寒武紀創始人兼實際控制人陳天石

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在午盤後持股的市值達到266億元,科大訊飛、阿里創投等前期投資股東更是浮盈近10倍。

寒武紀不為公眾所熟知,卻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寒武紀出圈

寒武紀是中科院旗下的人工智能芯片初創公司,2016年3月,由陳雲霽、陳天石兩位"天才兄弟"合夥創立。

在地質學上,寒武紀指的是大約6億年前的時代,大量無脊椎動物在短時間內出現“生命大爆發",以此命名,意喻人工智能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陳雲霽與陳天石倆兄弟可謂“雙劍合璧”。

哥哥陳雲霽1983年出生,14 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2年,19歲的陳雲霽進了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成為當時國產芯片“龍芯”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24 歲便取得計算機博士學位。

2015年,陳雲霽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的全球最佳35名創新人士。弟弟陳天石比陳雲霽小兩歲,幾乎是重走了一遍哥哥走過的路,從中科大少年班一步步踏入計算所。

在寒武紀如今公開的大股東名單中,陳天石位列第一,但沒有出現陳雲霽的名字。在過往的報道中曾提及一個細節:哥哥好研究,弟弟外向好動,於是哥哥還留在科研所,為芯片而埋頭寫代碼做計算,而弟弟則全心全意當起了CEO,將AI芯片推出市場,在市場落地。

寒武紀成立後研發出全球首個能夠“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改變了中國芯片領域長期空白落後的歷史。正值人工智能產品應用爆發,寒武紀在當年就拿到了上億元的訂單。而其中的最大訂單,來自於剛剛崛起的華為。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可以說,寒武紀的第一次出圈,要感謝華為。2017年,華為在MATE10上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麒麟970芯片,該芯片首次採用了NPU(神經網絡處理器),而這款NPU的設計團隊就來自於寒武紀。

隨後,華為海思幾乎包攬了寒武紀2017-2018年所有營業收入,這讓襁褓中的寒武紀聲名大噪,跟進的投資者可以說踏破門檻。

寒武紀在上市前經歷了六輪融資。科大訊飛是2016年8月最早一批投資寒武紀的公司。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根據招股書,科大訊飛當時增資總對價為1000萬元,2019年5月,科大訊飛將其持股的0.25%轉讓給廣州匯星,總對價為5000萬元,早已將本金賺了回來,如今科大訊飛的持股市值約9.21億元。

阿里創投進入得略晚,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兩次對寒武紀增資,增資總對價合計為1.4995億元,位列第十大股東,如今市值約14.98億元。

高虧損與高估值邏輯

回顧寒武紀的上市進程,可以用極為迅速來形容,從受理到上市只用了68天,創下今年以來科創板過會企業的最快紀錄。

而且,寒武紀至今未盈利,尤其是從去年開始,華為使用自主研發的芯片,向寒武紀的採購金額銳減,2020年一季度再次減少,佔比從最高的95%下降到不足15%。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寒武紀的營收分別為784萬元、1.17億元、4.4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的淨虧損分別為3.8億元、4104萬元、11.78億元。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2020年一季度,寒武紀的營收為1155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8.91%,公司稱主要系從華為海思取得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較大,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的營業收入產生了一定影響。

寒武紀預計,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為8200萬元至8600萬元,預計同比下降約12.24%至16.32%。

另外,2020年一季度寒武紀淨利潤虧損1.08億元,並預計上半年淨利潤為-2.3億元至-2.1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均為公司研發投入大幅增加。

公司的財務數據與資本上市上的“造富神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寒武紀的質疑再一次被放大:一個尚未盈利、連年虧損的公司,到底值不值1000億?

從業績角度上看,寒武紀當然不值。但是,為什麼寒武紀能夠得到如此高的估值和期待?

不可否認,當下的資本市場對於芯片行業的熱情和期盼,可謂史無前例的高。在科技產業發展的大週期,以及中美之爭的大背景下,寒武紀所研發的AI芯片是國家戰略級產品。

前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兼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21CBR》分析了寒武紀的估值邏輯和意義:

"首先,寒武紀的技術和產品,在近年來國內湧現的AI芯片公司中,是絕對的第一梯隊。這家公司是我國AI芯片的標杆,它的市場地位和戰略意義,類似於中芯國際在芯片代工行業中的作用。

其次,當前整個AI芯片行業處於萌芽階段,對於寒武紀的任何一種估值方式可能都存在偏差,不應當用公司商業化的程度來給寒武紀估值。寒武紀是大國重器,在外部技術封鎖、內部自主創新的背景下,寒武紀的戰略價值無法估計。"

根據招股書顯示,寒武紀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公司研發支出較大,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二是報告期內因員工激勵股份支付較大。

“雖處於虧損狀態,但成立僅四年,尚在可控範圍。另外,產品迭代較快是寒武紀的優勢,相較於其他國外芯片設計公司與A股上市芯片設計公司以平均每1-3年的迭代週期推出系列新產品,寒武紀的研發能力表現突出。”這個來自證券日報網的觀點,從業務發展的角度說明了對這家公司給予如此高估值的理由,它認為,寒武紀三年營收增長超過50倍。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國信證券給寒武紀貼上了“芯二代”(第二代芯片公司)的標籤,"也是人民的希望",其解讀道:

"首先,不同於在國際巨頭的框架下、重複別人的芯片設計工作的傳統芯片公司,寒武紀是在自己的理論框架下,從事的是開創性的芯片設計工作。創始人發表的核心論文是寒武紀設計芯片的理論基礎。

其次,一代芯片是Pin-Pin替代,只有成本優勢。以寒武紀為代表的第二代芯片設計公司開始自主底層架構創新,向解決方案、生態系統方向拓展。

最後,不同於已經上市的第一代芯片公司,寒武紀趕上了國內資本市場大發展時代,引領‘芯二代’的先鋒,將是資本市場的焦點。"

資金缺口與營收破局

儘管二級市場火熱,但寒武紀並沒有達到自己募集資金的預期。此前,寒武紀招股書披露的預計募集資金為28.01億,對應市值約為280億,但根據7月6日確定的科創板發行價格64.39元/股,預計寒武紀募集資金總額25.82億元,略有縮水。

縮水的估值似乎說明了市場對於寒武紀的前景仍然保留了一點謹慎。寒武紀在上市之前,丟掉了最重要的護城河——與華為海思的合作關係。短期來看,誰會成為寒武紀的大客戶,讓寒武紀保持一定的營收?這是存疑的。

根據招股書顯示,寒武紀此次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即新一代雲端訓練芯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雲端推理芯片及系統項目、新一代邊緣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統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寒武紀值不值一千億?

除了芯片研發本身,寒武紀還將進一步加強 IC 工藝、芯片、硬件相關的公共組件技術和模塊建設,未來三年計劃投入資金 3-4 億元;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跨芯片的基礎系統軟件公共平臺建設,未來三年計劃投入資金 3-4 億元。

根據虎嗅的報道,寒武紀的資金缺口至少有36億元。為了持續研發並快速迭代產品,寒武紀短期內需要如此大的投入,最合適的途徑就是上市。

"芯片的進化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巨大投資。寒武紀的營收和商業化,不是當前應該關注的重點,重要的是如何幫助芯片創新企業度過寒冬。"張孝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