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尊重就沒有愛

“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實中有一些孩子確實就是這樣被父母逼著走向成功的。但有專家指出,這種教育方法是很危險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做父母的,假如只是一個勁兒地要求孩子達到他們為孩子確定的目標,而不研究孩子成長的環境,不瞭解目標是否順應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天賦,那麼即使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取得了所謂的成功,也可能因此影響了孩子本可以取得的另一種更大的成功,或者這種已經取得的成功只能是一種暫時的表面現象,缺乏持久性。

二,被父母逼著走向成功的孩子,由於不是順應孩子的天賦和愛好,必然會影響其獨立人格的發展,即使孩子取得了成功,也存在著一種生命的缺陷,致使“心智”的發展受到影響。

因此,逼著孩子成功的教育方法並不好,尤其是對那些獨立性較強的孩子來說,這種教育方法存在著製造反抗心理的危險,而這種被壓抑太久的反抗心理一旦爆發,後果一般都很嚴重。

正如專家所說:“在雙方欠缺尊重和溝通的情況下,其一味施壓的結局,導致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讓人間至親至愛的親子關係變為互相殘害的雙方;父母的期望被子女片面理解,無限放大,當子女無法承受時,便會導致心理崩潰,走向自絕。”

自我實現者的成就與童年情感等因素的發展關係很密切。童年情感的正常發展如遇到障礙,失去尊重,長大後他就很難向自我實現的方向發展。這一點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深刻認識和反思的。

教育孩子與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但這種嚴格必須以尊重孩子為前提,以不妨礙孩子的性格健全發展為標準。嚴格要求是愛的合理內核,而尊重則是愛的真諦。在家庭教育中強調這一原則有它特殊的意義。

沒有尊重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教育就談不上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多年來,我們的教育似乎鑄就了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我是家長,是權威的化身,是權力的實施者。而尊重教育則要求家長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即體罰代替不了教育,更無法建立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相反,尊重則是對孩子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尊重,是對一個完整生命的理解和認同,更是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積極負責。只有把孩子視為和自己一樣處在同一條水平線的生命個體,而不是一個年齡群體,才能建立新型的親子關係。

正確的愛應該是有理智、有原則的愛,正確的愛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而畸形的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心志是西瓜,成績是芝麻,擁有良好的心態是根本,學習成績只是副產品。父母不要過分操心孩子的學習,而是要培養熱愛生命、積極生活的孩子。孩子成長是立體的,各方面都均衡發展的孩子才是優秀的孩子。

我們可以像訓練動物一樣訓練孩子,強迫他們達到我們的要求,但是,缺乏人道主義關懷的訓練,是人性的扭曲,不是教育。用尊重孩子的態度進行教育,雖然不像以命令的方式教育那樣簡捷便當,但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乃至一生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所謂的“愛”並不缺少,問題往往出在“尊重”上,做父母的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多加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