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死对头,萧太后下嫁的汉臣,有治国之才,还是个好后爸


“杨家将”死对头,萧太后下嫁的汉臣,有治国之才,还是个好后爸


满门忠烈的杨家将誓死效忠的宋朝,当时的死敌是契丹。契丹的掌权者是著名的萧太后。

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一直是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因敬佩杨家将而对“加害者”萧太后,产生的民族感情。

另一方面,大概和她的私生活有关。

萧太后的丈夫辽景宗,在35岁时突然病故。临时让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萧太后当时只有29岁。她的儿子只有12岁。孤儿寡母,面临的是腥风血雨。为了稳住局面,她利用政治手腕拉拢权臣韩德让,并下嫁给他。小皇帝不仅没有反对,还把韩德让当成父亲对待。他死后还被葬在太后的墓旁。

韩德让为什么能让一国太后心甘情愿以身相许,还得到了善终。那是因为,他不仅有治国之才,还是一个难得的好后爸。


1、为保政权 萧太后不惜下嫁 杀死情夫妻子

辽国太后萧绰的家族,可以说是辽国专门生产皇后和太后的家族。辽国前期的太后都是出自萧氏家族。

萧太后,名绰,小名燕燕。原本是萧氏家族中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极其精明能干的巾帼豪杰,她的父亲因为拥立耶律贤登上皇位,和皇帝联了姻。嫁入皇室,为她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汉族的皇室中,一直有着男尊女卑的传统。北方的少数民族却并不歧视女性,这为萧太后青史留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丈夫辽景宗想大干一番事业,却从小身体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大臣之外,他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妻子皇后萧燕燕,这为萧太后登上辽国的政治舞台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后来,辽景宗突然病故,临终时让12岁耶律隆绪继位,太后萧绰监国。

虽然有辽景宗遗诏书,但是辽国的继承制度不可只是父子相继,也可以是兄终弟及,前几位的皇帝即位,都经过血雨腥风。

萧太后惊恐的发现有二百多王爷宗室都手握重兵,势力遍布朝廷。

此时,她为了拉拢很有权势的汉臣,和自己有旧情的韩德让,就把自己下嫁给他。萧太后决定改嫁给韩德让。她心里很清楚,只有借助韩德让的军事才能和军事实力,她才有可能控制住这种复杂的局面。于是她派人鸠杀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萧绰曾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韩德让随后出谋划策,行霹雳手段,一举化解了危机,确保了萧太后儿子辽圣宗的皇位。《契丹国志》说,圣宗能继位,都是韩德让的功劳。

公元983年6月,辽圣宗率群臣给母亲萧皇后奉尊号为“承天皇太后”。

萧绰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杨家将”死对头,萧太后下嫁的汉臣,有治国之才,还是个好后爸


2、对萧太后来说,韩德让是好丈夫、也是好臣子

关于萧太后和韩德让的关系,《辽史》没有谈,但《契丹国志》中多有记录,说韩德让还在辽景宗活着的时候就与皇后有关系。

当然这也与契丹民族的开放风俗有关。私通之事在辽朝前期,还属于未受到礼教熏陶时十分平常。而皇帝死了之后,就更无所谓。

契丹的婚嫁制度还是比较原始,比如说“收继婚”,就是说女人在死了丈夫之后嫁给其兄弟等。

契丹仍旧保留了这种原始婚俗。这制度不仅是辽朝,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

韩德让虽然是汉臣,也是大门大户出身,在地位上两人是门当户对的。

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六岁的时候,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把他的全家,当成奴隶抓走。在几年的契丹内地生活中,“契汉兼通”,办事能力极强。

耶律阿保机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发现他是个人才,就留在自己身边当参议。久而久之,韩知古就成了述律平和耶律阿保机的心腹。

皇帝让他总管汉人的事情。因为了解宋朝的朝廷礼仪,他帮助仿照着制定了辽国的仪礼。

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辽史》中记载,他皇后当成儿子一般。韩德让的母亲萧氏,和阿保机的皇后以及萧燕燕是是一个家族的沾亲带故。

根据史料记载,萧绰小时候许配给韩德让的时候,韩匡嗣是汉臣第一人,已经被封为燕王。后来,被辽景宗耶律贤截了胡。

爷爷和爸爸都娶了契丹女子为妻。韩德让出生在契丹的腹地,有着汉、奚族血缘的契丹人。因为家庭在契丹朝中的关系,他从年轻时就在契丹朝廷里做官,因为才干很受皇帝的器重。

乾亨三年(981)十二月,韩德让被征召入朝,做了南院枢密使,主要管理以汉、渤海人为主的南面州县事务。这一年他41岁。

一年后,辽景宗驾崩,这一年韩德让42岁,萧绰30岁。

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间断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

在韩德让的忠心辅佐下,萧太后终于控制了局面。随后,她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措施:文化上,任用汉人,沿用汉族的科举考试,通过这种途径选举官员;

农业上,积极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鼓励农民垦荒耕种;

军事上,严明军纪,赏罚分明。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辽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杨家将”死对头,萧太后下嫁的汉臣,有治国之才,还是个好后爸


3、对皇帝继子来说,他能摆正位置,得以善终

当时军事上,当时辽代统北方,宋统南方,两国一直是对立且独立的两个国家。据历史记载,萧太后执政期间,曾多次出兵宋朝。

公元986年,宋朝对辽国发动"雍熙北伐",分三路大军进攻辽境,期望一举占领幽云地区。双方时战时停,一直到统和二十二年(1004),辽军深入宋境,已经到了今河南濮阳了。

韩德让与萧绰直接指挥防御战,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一门忠烈杨家尽数被萧太后斩杀。双方僵持不下,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双方息战。

两国间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因为,韩德让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对辽国的贡献巨大。

《辽史》说韩德让,“厚重有智略,明治体”,“位兼将相,其克敌制胜,进贤辅国,功业茂矣。”

《契丹国志》说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忠孝至诚。”


公元988年十二月,萧绰取消耶律隆绪与韩德让的君臣名分:赐给韩德让契丹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并封"晋王"。

从此,辽圣宗耶律隆绪便不再称呼韩德让臣子,而是改口叫"叔叔"了。韩德让也拥有私人宫帐、属城,万人卫队,享受辽国"太上皇"的优厚待遇。由于韩德让没儿子,"承天皇太后"萧绰便规定:皇室的每一代都要贡献一个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裔。

1009年11月,在摄政41年后,萧绰决定将朝政归还给儿子耶律隆绪,还没来得及享福,就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年逾古稀的韩德让,遭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他的身体也自此垮了下来。圣宗耶律隆绪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韩德让当了皇帝的后爸,他让萧太后作为女人享受了完整的人生,自己也得以善终。

不得不说,他有治国之才,把一个强盛的国家交给继子。其实摆正自己的位置,才是他有个好结局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