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易經乾卦第三爻:“惕龍”---取職場上下通達之機要。

前面筆者跟大家一起解讀了乾卦的二三爻,今天筆者繼續來和大家聊聊乾卦的第三爻,

乾卦第三爻爻辭:“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讀懂易經乾卦第三爻:“惕龍”---取職場上下通達之機要。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爻辭註解:此爻為乾卦第三爻,是見龍在田的進一步上升。比喻人初得重用,不僅要自強不息,發奮有為,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像隨時都有危險發生一樣,警慎警慎再警慎,才能免除災禍,順利發展。

讀懂易經乾卦第三爻:“惕龍”---取職場上下通達之機要。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講一個故事:曾國藩上書痛批咸豐皇帝的故事。

公元1851年,咸豐登基,讓群臣上書進諫提建議,皇帝剛剛登基,立足未穩,出於政治的需要,剛剛登基的皇帝得表個態,讓群臣上書進諫,那就是“虛心納諫”以顯示自己是聖明之君。

這個時候剛剛獲得重用的曾國藩有些激進了,曾國藩和其它大臣一樣也給咸豐皇帝上了一個名叫《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的摺子,曾國藩在這個《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的摺子裡把朝廷積弊,說成是咸豐個人的過失,當曾國藩把自己這份奏摺唸完後,在場的同僚都都嚇出一身冷汗。

曾國藩在奏摺中表達的內容是這樣的:

第一條是說咸豐沒有當領導的意識。領導是把握大方向的,而咸豐皇帝平日做事抓小不抓大。在一些小禮小節上看上去很上心。真正的國家大事,比如說:太平天國起義,咸豐卻不太用心,派去平叛的大臣也沒有選對人,所以剿匪半年,仍徒勞無功。

第二條:說咸豐“徒飾納諫之虛文”。這一條,曾國藩又重重地打了咸豐一個耳光。咸豐剛登基時不是說要廣開言路,讓大臣們直言進諫嗎?但是這麼長時間以來,臣子們的上疏,咸豐皇帝要麼是“毋庸議”,要麼是“知道了”,哪裡像是個虛心納諫的君主呢?

第三,說咸豐剛愎自用,人事任免一言堂,軍政大事一手抓,不信任下屬。還教育咸豐說“不知天視自民視,天聽自民聽,國家設立科道,正民視民聽之所寄也”。相當於直接跟咸豐說,你別以為你很行,一個人就能做完所有的事。如果你那麼行,現在廣西的叛亂怎麼還這麼嚴重?

咸豐皇帝聽完之後,氣不打一處來。心裡想:“好你個曾國藩,提建議就提建議,幹嘛全都扯到朕的頭上來?”於是叫來軍機大臣,想要法辦曾國藩。

曾國藩這道上疏,雖然切中時弊,但情商太低。若換種說法,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這茬兒,後來曾國藩是如何收場的?幸好有一位官員為其開脫,說了幾句好話,咸豐才善罷干休,要不然曾國藩很可能造遇無妄之災。曾國藩自己也嚇出一身冷汗,回家閉門三天不出。自此之後,行事做風表現一直很警慎低調。

從這個故事中分析,曾國藩當時的情景就處在乾卦的第三爻,位置比較尷尬,乾卦的第三爻位於下卦的最上面卻處於上卦的下面,還沒進入上卦,上不上,下不下,這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比較處於被動的位置,那麼,在我們的實際工作當中,當你被夾於上層領導和基層員工之間時,上層領導還不是絕對賞識你,基層員工對你又頗有低觸的時候,你該如何改變這個困難局面?只有按照乾卦第三爻提示的去做,處於這個尷尬的階段做事警慎小心才有可能做到上通下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果在這一爻做不好,不僅得不到繼續上升,還有可能直接掉下去,從零開始。

讀懂易經乾卦第三爻:“惕龍”---取職場上下通達之機要。

編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兒,下一篇繼續講乾卦的第四爻,敬請期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