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全频带阻塞干扰

电子战:全频带阻塞干扰

刘慈欣

这是一场在现实世界中并未发生过,却又无比真实的战争——没有外星人、没有梦想统治世界的超级大亨、没有科学狂人、没有超人,更没有怪兽。这是一场标准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海陆空天电五位一体的全面对抗,也是一场在等量齐观的对手之间进行的战争——北约与俄罗斯这两个全球最大军事体间的直接交锋,同时这又是兵对兵、将对将,浸染着鲜血和牺牲的残酷厮杀,一场在正规战争中进行的超限战,而那已经久违的英雄主义的颂歌再次在耳边回响。这就是被誉为“新世纪中国军事科幻开篇力作”的科幻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

电子战:全频带阻塞干扰

未来某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军对俄罗斯发动了全面战争。由于北约盟军在电子战方面对俄军具有绝对的优势,战争爆发之初,俄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几乎全面瘫痪,东西两线均陷入苦战。

在西线,距离莫斯科418公里的斯摩梭斯克前线,北约盟军的装甲突击群在航空兵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如潮水般向坚守阵地的俄军猛扑过来。而在敌方第一波精确打击中幸存下来的俄军残部仍在阵地上进行顽强的阻击,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钢铁洪流。

在前沿阵地,俄军电子战分队遭到北约空军突袭,指挥官卡琳娜少校侥幸生还。在一位俄军中尉的帮助下,卡琳娜巧妙的避过了敌人的锋芒。两人结伴踏上了返回莫斯科的道路。

此时的莫斯科俄军总参谋部,米哈伊尔·谢米扬诺维奇·列夫森科元帅正忧心忡忡的面对着一幅平放的莫斯科战区全息战场地图。让他感到担心的不仅仅是越来越糟糕的战场形势,还有他的独子米沙。此时,米沙正搭乘俄国大型太空站“万年风雪”号运行在距离地球一亿公里的近日轨道上。战争爆发后,作为空间站上唯一的留守人员,米沙只身留驻“万年风雪”号。为了躲避北约盟军的空间武器袭击,此时的“万年风雪”号正在飞向太阳。

为了尽快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列夫森科元帅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刚刚从前线返回的卡琳娜少校,向总参谋部汇报了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尽管在兵力和装备素质上并不逊于北约盟军,但是由于对方在电子战上占据优势,俄军的通讯指挥完全处于瘫痪状态,部队不得不各自为战,陷入被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不利境地。而摆脱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采用全频段大功率的阻塞干扰,让对方与己方的所有通讯设备完全失灵,从而制造一个双方“共享”的全黑暗战场。唯有如此,俄军才有反败为胜的希望。最终,列夫森科元帅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

望着卡琳娜离开时的身影,列夫森科元帅多少有些放心不下。原本对军队和战争毫无兴趣的米沙,却在一次军事演戏中,与刚刚从莫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女军官卡琳娜相识相恋。就在战争爆发前,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此时此刻,儿子米沙远在上亿公里远的太空深处,而列夫森科元帅却不能对这位准儿媳妇给予更多的关照,因为元帅深知作为执行“全频带阻塞干扰”任务的主战装备“洪水”电磁干扰机的发明者,卡琳娜少校现在是前线最需要的人。

转天,俄军的“全频带阻塞干扰”作战开始,强烈的电磁波在战区上空很快聚集,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电磁台风,所有的无线通讯设备都在它的吹袭下失去了作用。由此,战场态势发生逆转,原本牢牢掌握着战场上的制电磁权的北约盟军,也陷入了同他们的对手一样混乱与失控的境地。原本应该坐镇中枢的大型预警机没头没脑的飞到了战场前沿,被俄空军的Su-27战斗机逮了个正着,顷刻间被打得凌空爆炸。而原本在战场上横冲直闯,如入无人之境的美军“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居然莫名其妙的向自己盟国的运输车队发动了进攻……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让北约盟军的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发出暂时停止攻击的命令。

为了瓦解对方的“全频带阻塞干扰”作战,北约盟军派出全部空中力量搜寻并摧毁俄军的干扰源。由于俄军执行阻塞式干扰的干扰机,发射出强烈全频道电波,很容易被探测和摧毁。俄军实施这一作战的目地就是要尽量阻滞敌军的进攻,为重新集结部队进行反攻创造条件。但北约盟军的反击速度显然大大超出了俄军的预计。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北约盟军就几乎扫除了俄军布置在前沿阵地的全部干扰机。不过,为了搞清楚俄军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干扰设备,北约盟军派出特种作战分队,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进行了一次渗透作战行动,企图夺取一台俄军的电子干扰机并俘获操作人员。当北约的特种兵冲进干扰机遥控站之时,驻守在站内的卡琳娜少校引爆了一枚气体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不远处,赶来增援的俄军首先听到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并远远看到那间孤立在宽阔田野中的小库房隐没于一团白雾之中;紧接着是一声比刚才响百倍的巨响,地动山摇,一团巨大的火球在库房的位置出现,火焰裹在黑色的浓烟中的高高升起,化做一团高耸的磨菇云,如绽放在天地之间的一朵绝美的生命之花。

在拔除了俄军所有的干扰源后,北约盟军的进攻再次变得势不可挡,莫斯科已经岌岌可危。就在此时,从遥远的太空深处,身在“万年风雪”号上的米哈伊尔博士——也就是元帅的独子米沙,向地面上的人们传递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计划:他准备用“万年风雪”号撞击太阳上的特定点,引发一次大规模的太阳电磁爆,而当这股电磁爆的能量抵达地球的时候,将造成持续一周的全频带无线电通讯中断,为俄军的反击作战创造机会。尽管米沙的计划无疑是俄军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但如果付诸实施,列夫森科元帅就将永远的失去他的儿子。在情感与理智的抉择中,元帅终于做出了一个军人的抉择:“告诉米沙,照他说的去做吧。”

于是,在卡琳娜牺牲的两天后,“万年风雪”号的十台核聚变发动机全部打开,在米沙的操纵下冲向太阳,如同一只美丽的火凤凰消失在浩淼的火海之中。而这次撞击造成的电磁爆,令整个地球的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陷于瘫痪。战场上又回到了拿破仑时代,失去了通信指挥的北约盟军在俄军反击兵团的优势兵力打击下全面溃退。最后的决战打响了!

电子战:全频带阻塞干扰

作为当今中国科幻界的“一哥”,刘慈欣同样是一个地道的军事迷。《全频带阻塞干扰》恰恰充分的反应了作者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未雨绸缪的战争忧患意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部军事科幻小说,《全频带阻塞干扰》充分展现了貌似强大的信息化作战兵器背后的短板:“对于用于战场的C3I系统,它的各个终端是快速移动和位置不定的,所以只能主要依赖电磁波来进行信息联结,而电磁波这东西,在干扰下像薄冰一样脆弱……”而故事的最后,使用航天器撞击太阳,制造电磁暴来达到全频带阻塞干扰的效果,这种只可能出现在科幻中的超限战手法,却又给了我们更多的战争以外的启示。

自从人类发明无线电至今,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无线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卫星通信,小到拨打手机,几乎都要通过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来完成。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来自外层空间的电磁干扰,尤其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太阳风对地球上空电离层的侵袭,会对各种无线通讯设备造成极大的干扰、乃至损坏。所幸的是,在人类短暂的使用无线电的历史中,尚未出现过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程度的太阳磁暴。不过,科学家们曾不止一次预言,类似的情况迟早要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人类在享受无线通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技术的脆弱性,并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