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打疫苗 遛犬牽在手 糞便及時清…… 文明養犬 你做到了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飼養寵物犬已成為許多市民的生活方式,可愛的萌寵狗狗為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甚至很多人已經把自家愛犬視為家庭成員之一。養犬的人越來越多,不文明的養犬行為也與日俱增,對城市環境的美化管理、鄰里和諧關係、流行疾病的控制傳播、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都造成了負面影響,嚴重干擾了群眾的日常生活。

近日,記者在市區各地走訪中發現,很多市民對不文明養犬行為頗有怨言。

定期打疫苗 遛犬牽在手 糞便及時清…… 文明養犬 你做到了嗎?

鏡頭一:居民小區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鄰里之間因養狗產生矛盾的事例並不少。4月14日,記者來到繁昌社區,就遇上了紫城苑住戶李先生在社區投訴。

“我們家樓上的住戶養了3只狗,經常三更半夜叫,吵得我們沒法好好休息。更難受的是,家裡一開窗就有一股臭味飄進來,實在難忍。跟樓上道理也講了,架也吵過了,對方壓根不理我!”李先生抱怨說,養狗本來沒問題,但前提是別影響到他人,他也曾多次提醒過樓上鄰居,說小區隔音差,希望其別養那麼多狗。可對方卻以“我的狗都已打了疫苗、上了牌”為由,不肯把狗轉移飼養。

多次溝通無果後,李先生很無奈,只能向社區反映求助,希望能解決此事。

無獨有偶,家住西溪山莊的應先生談及不文明養狗行為,也心有餘悸。據他回憶,上個月有天傍晚他帶著3歲的女兒在小區裡騎童車,突然,一隻貴賓犬掙脫主人的懷抱,朝女兒跑來,叫個不停,嚇得女兒摔下了車,哇哇大哭。看著摔傷的女兒,應先生心疼不已,當時就跟狗主人大吵了一架。

提及小區裡的狗,正準備上班的王女士也激動起來,她說:“我很怕狗,但常常不得不跟狗一個電梯上下,電梯空間封閉狹小,它一衝我叫,我腿都軟了。”“地下車庫和電梯裡經常都能聞到一股惡臭,大家都很反感,可是又沒辦法。”居民張先生說,有次他下樓倒垃圾,電梯門一開,裡面有一泡狗尿,氣味刺鼻。

幾個社區、小區物業也稱經常接到居民關於狗半夜擾民、綠地上隨地便溺等投訴,但是他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勸說狗主人,加大宣傳力度和清潔力度而已。

定期打疫苗 遛犬牽在手 糞便及時清…… 文明養犬 你做到了嗎?

鏡頭二:馬路、小巷

4月15日下午,記者在人民西路、縣前街一帶居民區轉了一圈。在西苑小區的小公園裡,兩隻沒有拴繩的小狗躺在草地上,悠閒地曬著太陽,見有人靠近,立馬抖了抖身子站起來“汪汪汪”地叫,記者下意識後退了幾步。

“王子、小寶,不要亂叫!”不遠處的居民樓裡傳來一個聲音,一位阿婆走了出來,制止了叫個不停的小狗。當記者詢問不拴狗繩是否會擔心傷到別人時,阿婆說:“我的狗很乖的,從來不會咬人,不用拴。”記者注意到,兩隻小狗都沒有掛狗牌,便問其是否登記上牌,阿婆說,“就是養著玩玩的,又不是啥名貴品種,上什麼牌?”

在我市,這種“散養”模式其實很常見。記者從縣前街南邊走到北邊,人行道上、巷子裡不時有狗出沒,有的懶懶地躺在地上,有的匆匆經過,還有的三五成群嬉戲。它們都沒有拴狗繩,也沒有主人跟隨。據附近居民描述,這些狗中,一些是家養的,還有一些可能是流浪狗。

“有幾隻流浪狗天天在這一帶溜達,深夜還會狂吠,有天我晚班回來,被突然竄出來的狗嚇了一跳。”一位阿姨說,這些流浪狗出處不明,每天在縣前街小巷子裡亂竄,很可能咬傷居民,再加上這一帶老人與小孩較多,自我防護能力差,一旦被咬後果非常嚴重。

鏡頭三:出租車

4月15日傍晚,記者坐出租車回家,跟司機聊起養寵物的問題,沒想到司機開始大倒苦水。

司機告訴記者,曾經有個乘客帶寵物上車,開始覺得沒什麼就讓他們上了車。“當時那個乘客是從溫嶺到大溪的,上車的時候主人抱著狗坐在副駕,誰知那狗上了車之後就衝著我一直叫,弄得我根本沒辦法專心開車。”無奈之下,司機只好請他們坐到了後座。雖然狗還是時不時地叫,但眼不見為淨了。“可氣的是,第二天我發現後座坐墊上多了幾道抓痕,想找人說理都沒地方找,只能自己吃啞巴虧。”

之後,記者也跟別的司機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幾個司機均表示,擔心寵物留下異味或毛髮,被乘客投訴車內環境衛生,都不太願意搭載帶寵物上車的乘客。

不過,亂象之外也有不少文明之舉。走訪中記者發現了不少社區、物業已在公園、小區設置了“寵物便便箱”及溫馨提示,引導居民文明遛犬;有些養犬人士在家中裝上隔音棉,以防犬吠擾人;還有的甘當“鏟屎官”,在寵物便溺之後及時清理……

其實,規範養犬管理早已得到相關部門重視,記者從規範養犬管理專項整治辦公室瞭解到,我市接種疫苗犬在冊登記總數約為24萬隻,但未接種疫苗、未上牌犬類數量約有10萬餘隻。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市已多次開展規範養犬管理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無證犬隻、遛犬不拴繩、犬糞不清理、流浪犬無人問等亂象,並出臺相關管理通告,明確了文明養犬應遵循的相關細則。近階段,各鎮(街道)狂犬病疫苗免疫點設立,計劃於4月底完成全市無證犬隻集中免疫上牌。流浪犬隻收容所及收治專業隊伍也於日前建成,流浪犬收治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工作人員還表示,整治力度還將持續加大,出門遛狗不拴牽引繩、不清理犬糞等行為,將面臨處罰。“文明養犬,需要自律,也需要社會監管,市民如發現身邊有不文明養犬行為,可以撥打110舉報。”

市民聲音 〉〉

保潔員李大姐:一週至少5天能在馬路或草地旁看到狗屎,也只能硬著頭皮清理了。

市民金先生:養狗就得負責任,出門拴上繩子,不帶狗在公共場所大小便,這些都是一個主人的基本義務。

市民楊先生:有些狗主人還是不錯的,我上次見公園裡有個狗主人很耐心地蹲在地上把狗狗拉的屎一點一點清理乾淨,為這樣的人點贊!

市民林先生:對不文明養狗的行為就應該嚴懲,我們現有的管理條例太粗了,還是以勸導為主的,對一些人根本沒有用。

記者手記 〉〉

養寵講文明,關鍵在主人

近年來,惡犬傷人、養犬糾紛時有發生,養犬管理已成為頗受關注的民生話題。狗是人類最早馴服的動物之一,忠犬護主的故事也有很多,何以在當下反倒成了問題呢?狗的問題,其實源頭上終究是人的問題。

小到汙染環境,大到傷害他人,狗狗的種種過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寵物主人的社會道德和法律責任意識,是其沒有文明養犬所致。愛狗人士視犬如子,家長養孩子尚需在讓他吃飽穿暖、身心健康之外,承擔教育培養的義務。養犬亦是如此,如幫助狗養成良好習慣,管理好其情緒,不影響他人,定期給狗注射疫苗和體檢,出門遛狗套上束犬鏈,及時清理公共場所寵物排洩物……文明養犬,使大家都能接受養犬、認同養犬,營造一個人與寵物和諧共處的理想社會。

文明要倡導,規矩也要立。化解養犬帶來的問題與矛盾,除了養犬人自律外,法治嚴懲也很重要。4月7日,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發現一隻寵物狗隨地大小便,當場向狗主人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罰款50元,並責令其清理狗的排洩物,這是我市開出的首張罰單,引得眾多網友拍手稱讚。雖然金額不大,但法律及時發出“應有之聲音”,至少表明了態度,也能讓“不文明養狗”者心生敬畏,逐步讓“遛狗必拴繩”“便溺及時清”等觀念像“喝酒不開車”一樣深入人心,成為習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再次認識到:衛生於健康是多麼重要,不文明的養犬陋習,並非無足輕重,保持公共環境衛生,更是對我們安全的護佑。希望養狗人士都能遵循文明養犬的承諾,自覺行動起來,握緊手中的束犬繩,保持環境乾淨整潔,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