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海上鋼琴師》1998年在意大利上映,2019年11月15日修復版在中國大陸上映。

有人說這是一部孤獨的電影,適合一個人看。的確如此,他更像是內心的獨白,默默地,安靜地告訴著自己,我可能是一個怎樣的人……

1900年,在一艘前往美國的大郵輪弗吉尼亞號上,一個黑人鍋爐工丹尼在頭等艙收撿富人們可能遺留的物品。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一個放在檸檬紙箱裡的男嬰。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丹尼決定收養這個被遺棄的孩子,並取名丹尼.佈德曼.T.D.檸檬.1900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1900由於沒有出生證明和護照,從小就生活在船艙裡。沒什麼文化的鍋爐工會教他識字讀報,他會通過窗戶看大海,在動盪的船艙裡有他自己飄搖的小搖籃,大海就是他的家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直到有一天,鍋爐工丹尼工作時受傷,幾天後不幸死去了。

在夾板上進行禱告和海葬。

這是八歲的1900第一次走出船艙,並且第一次聽見了鋼琴彈奏出來的音樂。

或許是對音樂的渴望,或許是對船艙生活乏味,1900終於走出船艙,來到頭等艙,看著人們在優美的旋律下翩翩起舞,1900感到十分驚喜。

半夜,人們突然聽見陣陣動聽的鋼琴聲,聞聲而來,發現竟然是1900在彈鋼琴。他從來沒有學習過鋼琴,也是第一次見到鋼琴,可是就是這樣的他無師自通彈出了感動眾人的音符。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船長對他說:“1900,你這樣完全違反了規定。”

1900:“去他的規定!”

這是1900第一次反叛,衝擊所謂的規定。因為這裡有他嚮往的音樂,他愛的鋼琴。

就這樣,1900在船上彈鋼琴,演奏,長大,生活著。

27歲那年他遇到了吹小號的馬克斯.圖尼。這是他一生的摯友。

1900為了幫助圖尼解決暈船問題,為他彈鋼琴紓解。

鬆開鋼琴制動,鋼琴隨著船四處滑動,音樂隨著鋼琴流動。

1900實在是像在音樂世界自由變幻的魔術師。

雖然最後他還是闖禍了,把玻璃門撞碎了。但是,結識了一位好友。

1900不僅在頭等艙演奏,還在移民艙演奏。他的音樂是自由的,跳脫的。因為他總是在腦海裡旅遊,去世界各地,看不一樣的人,各種各樣的風景。

他目送很多人離船上岸,可是他卻一步也沒踏上過陸地。

圖尼問他為什麼不上岸看一下,以他的才華肯定是會很成功的。

1900回應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去問為什麼,總是在追尋遙遠的地方,這不適合我。

這是1900第一次回應不想離開海上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1900彈奏鋼琴時,會根據他隨意看到的每一個人的表情、神態、衣著、動作而創作不一樣的音樂。

可以看出,他愛彈鋼琴,同時他也很渴望瞭解別人。

當他目送船上的乘客和朋友都上岸之後,他會憤懣地踢易拉罐,穿梭在空無一人的宴會廳,甚至偷偷潛入通訊室,隨機選播一通號碼,只為了隨便聊一下天。

此時的他太寂寞了。


精湛的鋼琴技藝讓1900即使不下船,也在外名聲大噪。

爵士樂的創始人傑利心中不滿,為此特意登船與他決鬥。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1900其實並不是很想與傑利決鬥,他並沒有很強的比較心理。

兩人交替演奏,1900第一首很隨意地彈了首聖誕歌曲,第二次就完全模仿傑利剛彈的曲子。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第三首是被傑利激怒的他以極快的速度彈完傑利剛彈的高難度曲子。速度之快竟然能讓琴線發熱到點燃一支香菸!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這場鋼琴對決的場面實在是視聽盛宴,精彩絕倫!

全場瞠目結舌,一會兒,觀眾才不斷地為1900歡呼和鼓掌,他贏了。

雖無意比較,但面對刻意挑釁,1900還是會奮力捍衛自己的尊嚴。這是天才的對決,也更是展現1900就是擁有非凡的鋼琴演奏天賦的事實。

直到有一天,一個女孩的出現打破了1900平靜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1900第一次想找機會接近一個女孩,想和她說話,想送禮物給她,甚至偷偷親吻她。是的,他在暗戀她。

但是,直到女孩下船的時候,1900才真得鼓起勇氣去與她說話,卻未能勇敢表達對女孩的愛意。

還好女孩告訴了他地址,讓他去找她。

那之後,1900和往常一樣生活,但其實在他心裡對女孩的愛意在不斷髮芽生長……

又一次船準備駛向紐約了。

這一次1900下定決心要到陸地去找那個女孩了。

他收拾好行囊,穿上圖尼送的大衣,和船上的船員朋友道別了,緩緩地走著下舷梯……

走到一半時,他突然停住了,看向對面高樓林立的陸地。他遲疑了,眼神閃爍著一絲不安和無措。他怕了。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沉思一會兒,他輕輕一笑,把帽子一扔,掉頭就往船上走了。

這一次,他又拒絕了上岸生活。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1900都情緒低落,自己一個在待著,不願和其他人說話。

是的,他失戀了。他因為害怕陸地上的未知生活,放棄了和那個女孩發展的可能。他很難過。

慢慢地,他也好起來了。

他和圖尼說“他不再想那些事了。”但眼神裡卻多了些淡淡的憂傷。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圖尼知道自己不會一直在船上生活,後來就離開了弗吉尼亞號。

影片是以圖尼這個角色為視角,在現實與回憶中穿插敘述。

弗吉尼亞號現在已經是一艘荒廢的破船了,正準備炸燬。圖尼覺得1900可能仍然藏在船上,可是卻找不到他,其他人都不相信圖尼說的話。

最後,圖尼找來了那張1900因那個女孩而作的唱片,在船上用留聲機四處播放。

終於1900回應他了。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圖尼試圖說服1900下船,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你絕對沒有完蛋,只要你還有一個好故事,和一個願意聽故事的人。”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但是1900卻依然不願意離開,他說這個城市無法看到盡頭。

那天的他穿著大衣,確實是想下船的,可是阻止他的不是看到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不知道哪裡才是盡頭,世界的盡頭。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鋼琴的鍵是有限的,88個,可是我們卻可以用它來彈奏無限的音樂。而城市這個琴鍵是無限的,根本無法彈奏音樂,那是上帝的琴鍵。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成千上萬條街道,不知道如何選出哪條路,感覺壓力全都壓在身上,這樣的生活太奔潰了。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世界經過我的身邊,可是每次航程只有兩千人,這裡也有人們的夢想,可是夢想的範圍也只在船頭和船尾之間,你可以盡情表達歡樂,但是琴鍵一定是有限的,我只學會了這樣的生活。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麗的女人,太漫長的航程,太濃郁的香水,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麼演奏的音樂。我無法離開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離開自己的生命。”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1900最後還是決定留在船上被炸死。

他的理由聽起來是那麼的荒謬怪異。他其實只是在害怕未知的陸地生活而已。他只是內心懦弱而已,因從未離開船上的生活,而害怕自己不適應。於是,他編造了許多的理由,太多的路,看不到的盡頭,太多自己控制不了的事物,所以他騙自己陸地不適合自己。他只有這個選擇,只能留在船上……

其實,1900一直在逃避,不願接受改變,不願離開安全的舒適區……即使直到有一天,那裡也不在安全了,可是他也再無勇氣離開了。

突然間,為什麼會有種熟悉的感覺呢?

我們的生活肯定與這位鋼琴天才不一樣,可是在面對抉擇的時候,似乎也常有這種逃避的想法,併為了逃避而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自己只能這樣了。

如果,1900其中一次真得走上了陸地開始新的生活

他可能收穫了愛情,事業,家庭,更多的友誼,見識到更多的有趣的人,或許會開車了,認得附近街道的道路了,真得去新奧爾良旅遊了……

一切皆有可能。只是他沒有去嘗試,就選擇了放棄。所以,他只能留在船上一輩子了。

1900說他對於別人來說是不存在,可是,他似乎卻又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他就是內心的懦弱、對未知的恐懼。

《海上鋼琴師》是因天才末路打動了觀眾?還是相似的未知恐懼感?


這部影片在豆瓣上有9.3的高評分,小編覺得這可能不僅是拍攝敘述手法的精妙,餘音繞樑的鋼琴演奏,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更有可能就是這樣的1900觸動了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那個真實的自己……

最後,希望我們在生活中都能做出更多充滿希望的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