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VOL.46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講述者:一團和氣

文字:小錢

攝影:包子船長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大家好,今天是5月11日,我們蕩馬路小隊現在從泰山飯店出發。我們現在方位是在通惠路和工運路的交接處,就是在火車站通惠橋的下面。為啥選擇從這裡開始呢,因為這裡一塊是無錫市的門戶。我現在背靠泰山飯店,正對火車站,現在前面是有條小路穿進去,以前是周山浜火車平面橋,不叫立交橋,因為它是公路和鐵路交叉的。火車要過來了,鐵柵欄就放下來,等火車過去了,一放開全是自行車衝過去,像洪流一樣衝過去。為啥這裡會成為一個交通要道口呢?因為鐵路的北面,那會有慶豐橋,有絲廠、紗廠等等,還有化工區。像大眾化工廠,以前都在那一片。所以這邊上下班的人特別多,還有那會周山浜的長途汽車站也在這裡,所以這裡特別繁忙。

1分28秒 蒸汽火車的樂趣

以前那會火車站特別小,只有我們現在看到的維也納酒店那一幢樓的面積。火車站門口的廣場也特別小,駕駛員開著公交車進去調個頭,真的是考驗技術了。那會無錫有句老話叫“南長街上開公交”,在這裡開車一點也不輸給南長街。以前在鐵路平面橋旁邊有個過街天橋,它的樣式現在在肺防所的對面還能看的到。這頂橋主要是給行人用的,自行車也推不上去的,只能扛著車上天橋,一般人都是走上去的。我家當時就住在這附近,平常就會來這個天橋上玩,我們就在那等火車過來冒蒸汽,小時候覺得呆在蒸汽裡,雲裡霧裡有種像仙境的感覺。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2分42秒曾經的無錫第一高飯店

我們現在往通惠橋這個方向走,這個泰山飯店歷史非常悠久。現在看看比較舊了,也不營業了。泰山飯店是90年代初造的,28層。那會也是無錫第一座突破上海國際飯店24層的建築,像現在造一座20幾層的高樓都是“毛毛雨”了。這個泰山飯店其實解放以前就有了,它最早是在工運橋底下,路面高飯店底。外觀上看是木結構,兩層樓高,裡面的裝潢也全是用的實木,在當時也是有點身價的人才可以住。雖然說叫飯店,但是裡面其實沒有餐飲的,只有客房住人。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4分42秒 工運橋的來歷

我們現在來到工運橋上了,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工運橋名字的來歷。說到工運這兩個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工人運動,這座橋也確確實實是因為工人運動而得名的。有一年這邊附近的一個紡織廠,女工集體為了待遇鬧罷工。聽老一代人講,當時這座橋還是一頂小木橋,當時罷工的時候就在這個小木橋上,那會政府就派警察來鎮壓的,當時就有不少女工掉河裡。淹死的倒沒聽說,但是也有不少人受了傷。後來這個事情結束後,不少女工就發動起來,說我們一起捐點錢重新造個橋吧,據說當時自發的一個人捐一個月的工資。在當時這麼貧困的社會,捐的工資原本也是養家餬口用的,工人階級團結起來一起造了這個水泥橋。舊社會把水泥叫“洋灰”,所以無錫土話裡喊這座橋叫大洋橋。後來為了紀念這次工人運動,而且這個第一筆建設資金是工人捐款出來的,所以就改名叫工運橋。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這個工運橋以前是夜生活的地方,以前那會特別是大熱天,住在附近的居民河裡打一桶水往地上澆,鋪個長椅坐著乘風涼,要麼直接把涼蓆鋪在人行道方向了。來賣藝的也有,拍拍胸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賣點假藥什麼的就在這附近。還有些人在這裡擺攤賣舊鞋,白天出門去走街串巷收舊皮鞋、套鞋,那會這裡晚上也沒啥燈,很昏暗。有些人剛從火車站出來,或者要去坐車的,想換個行頭又不捨得花錢,就在這裡2元3元,買雙舊皮鞋。這也算是無錫的特色,別的地方基本沒看到過。這橋上除了打拳的,還有些說書先生,講到一半不講了,然後冒出來一個賣梨膏糖、賣五香豆的,賣了一段時間說書先生又出來再講一段。那會出來賣拳的都會一手“白沙寫字”,有一個字是必寫的,三個手組成一個“品”字形,高喊“當心三隻手,你們看熱鬧歸看熱鬧,小心自己的錢包不要被偷走了”。我們無錫人把小偷叫“三隻手”的。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9分29秒航班碼頭的歷史

我們現在從橋上往下看,這裡就是大運河,在那邊就是無錫航運公司,是開船的。無錫當時分三個航運公司,這邊是開省內班次,往蘇北方向。一到過年前後,這裡是悲悲慘慘慼戚切切。我們無錫人到蘇北農村去插隊,一年要回來了,坐的就是大舶船。這個船不是那種客船,是像拖水泥黃沙那種的船,上面用油布搭個棚。那會也沒電話,基本提前好幾天家屬就要在這裡等,如果碰上特殊情況,船延誤就是好幾天。在廣電後面運河飯店那,也有個航運公司,他那個是開省際班次的。從這裡繞過去,那個爛尾樓的旁邊,也有個航運公司,專門開市內班次,那會到洛社、玉祁都是要坐船的,不像現在十幾分鍾就到了。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左手邊就是以前無錫第二百貨公司,一樓是賣服裝。我當時參加工作穿的第一件中山裝就是二百買的。二樓就是一些百貨類,但是沒有食品類。那會北面從鄉下進城的人,都是要經過這裡,買買衣服、百貨,所以這裡生意也特別好。

16分40秒絕無僅有的“中國”飯店

二百過去就是我們的中國飯店,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國家命名的飯店。除了這在日本也有一箇中國飯店,那個中國飯店就是我們無錫人開的。那會中國女排出去打比賽也在那裡下榻的。中國飯店雖然主要以本幫菜為主,當時他們的餛飩、小籠饅頭也是比較有名氣的。因為靠得離火車站近,有些趕火車的圖方便省心,都會到這裡大飯店買。因為這個字號是從舊社會就延續下來的,放到現在如果重新註冊肯定不會通過的,所以無錫能把這個老字號保留下來也是挺不容易的。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中國飯店前面這條路的路口以前有個回民飯店,門口豎塊牌子“本店清真,他菜勿入”。這邊有道招牌菜蔥爆羊肉我印象特別深。這邊還有個浴室叫新樂泉,無錫最早的兩家浴室,一個無錫浴室在中山路,還有一個就是這家。一般的浴室都是沒有蓮蓬頭的,只有高端浴室才有。還有一點就是他進去要買球,有3角、5角。他那個賣球的桌子上,有一包包用報紙包起來的油炸豆瓣、油炸黃豆。一般人都會在這裡拿一包豆瓣、要一杯茶,洗完澡喝喝茶,吃吃豆瓣,很愜意。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勝利門這裡原先是有兩條河的,以前這裡有座吉祥橋,後來到了80、90年代才被填掉的。當時河兩邊的每戶人家家門口都有個小碼頭,早上可以去河邊刷刷馬、洗洗衣服,到了夏天,還會有人搖著船過來賣西瓜。

27分56秒書院弄的來由

勝利門是我們無錫的老北門,無錫北面是長江,所以這個老北門又叫控江門,後來為了紀念抗戰勝利才改名“勝利門”。沿著前面農業銀行的這條弄堂叫書院弄,書院弄據說在清朝是一個姓嚴的人家辦了一個書院在這。旁邊那會有個金匱衙門,也在這辦過官方的書院,聚集了一堆讀書人,類似現在的沙龍。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32分11秒“接力式”的趕場電影

前面就是和平電影院,可以說是無錫保留的最完整的電影院了。裡面還有老的30mm膠片放映機。當時電影不像現在都是數字化,都是靠“跑片”來放映的。當時一部電影要靠十幾盤放映盤。比方說我這個電影院放前幾盤,放完就要準備把盤傳到下一家電影院,然後下一家放完了再傳給下下家,像接力一樣。有時候放電影放到一半,這邊放完了,下半部的片子還沒送過來,就只能乾等著。和平電影院當時也是蠻有噱頭的,他把電影的音響接在外面,當時電影票很難買,買不到的人就只能在外面聽聽聲音,急得要死。我記得70年代那會,在放新版的《渡江偵察記》,就只能在外面聽“長江長江,我是黃河”。當時電影票也不貴,我記得學生票好像只要5分。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37分18秒無錫首家“小資”冷飲店

以前一百這裡有個轉角口,就是現在的茂業這,開了無錫第一家冷飲店。當時普通人家裡是沒有冰箱的,裡面裝修也特別有品味,店面外有個玻璃櫃裡放著酸梅湯、橘汁等冷飲,裡面賣酸奶、冰牛奶、光明冰磚、光明三色冰激凌等等。幾個人在裡面吃吃冷飲也要好幾塊,在當時算是一筆大開銷。

在無錫蕩馬路 勝利門(工運路|書院弄|中山路)

勝利門算是無錫的重要節點,這一頭聯通市區的商業圈,像老的崇安寺、三陽、一副、東方紅商城、三鳳橋熟食店等等。過了蓮蓉橋,就到了江陰巷商業區,江陰巷當時的繁榮程度絲毫不遜色於中山路。江陰巷因為很多江陰人來這做布匹生意而被命名的,在江陰有條無錫巷,也是因為無錫人去江陰那做生意而得名。說到蓮蓉橋,當年乾隆皇帝第一次遊江南,正好碰上發大水,水位高了船過不了蓮蓉橋,所以只能把橋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