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在日本戰國史上,一共有過3次以少勝多的奇襲戰。分別是織田信長率領3千別動隊偷襲2萬金川大軍,狙掉今川義元首級的桶狹間之戰。北條綱成靠3千守城部隊,抵禦上杉家8萬聯軍長達半年的河越合戰,以及毛利元就聲東擊西率領4千士兵大破2萬5陶軍的嚴島合戰。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桶狹間之戰

奇襲戰的獲勝,一般除了領兵大將的足智多謀外,“天時地利人和”也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如果要說桶狹間之戰靠的是“天時”,一場暴雨為織田信長創造出了突襲時機。河越合戰靠的是“地利”,堅固的小田原城以及城內自給自足的土地是北條綱成守城的重要依靠。

那麼在嚴島合戰中,毛利元就的勝利靠的就是“人和”了,在兵力佔絕對劣勢山窮水盡時,還是一夥海盜的到來,才為元就的這場“逆風局”帶來了勝算。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屈指謀將——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地區)的地方大名。作為毛利氏的第十二代戶主,元就憑藉著周密合理的策略以及不顧危險的戰鬥精神,短短十幾年間就將在自己在繼承家督時只不過是小規模的領地迅速擴展到了擁有山陰、山陽10等個國家的西國霸主。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毛利家家徽


永正13年(1516年),作為毛利家的家督繼承人,元就的兄長毛利興元與父親一樣因肝癌酒精中毒突然離世。毛利興元年幼的小兒子在剛繼承家督之位後,附近的安藝武田氏就趁毛利家混亂,開始入侵毛利家的領地,武田元繁率領大軍攻打吉川氏的有田城。吉川氏向毛利氏求援,元就為了挽救有田城,代替侄子幸松丸出兵救援。

毛利元就第一次帶兵打仗就可見他的足智多謀,他先是用計引誘武田氏先鋒熊谷元直追擊並墮入毛利氏的埋伏圈,熊谷元直全軍覆沒,後來總大將武田元繁欲來支援熊谷隊,兩軍在城外附近爆發混戰,最後武田軍總帥武田元繁被毛利軍弓箭手的箭矢射中而中箭陣亡,安藝武田氏隨之衰落。此戰又被後世稱為西國桶狹間之戰。

作為戰國知名的武將,毛利元就以離間計而聞名,後人稱其為“西國第一謀將”。與出雲的尼子經久、備前的宇喜多直家被稱為“中國三大謀將”。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紙本著色毛利元就像(毛利博物館藏)

嚴島合戰

“下克上”是日本戰國時代常見的一種現象,指家臣背叛大名,通過謀反而取得勢力。1542年大內氏在與尼子氏作戰失敗後締結了和約,大名整日沉迷與風雅之道,朝夕宴請。8年之後,在大寧寺之變中因擔心大內氏如此下去會自取滅亡,重臣陶晴賢叛變,殲滅了主君及其子嗣,一夜之間越身成為了大名。

毛利元就因長年臣屬於大內氏,受過大內氏眾多惠顧。但因當時實力較小,對陶晴賢的叛變可謂是敢怒不敢言。表面上假裝臣服於陶晴賢,私底下則是在不斷的擴張勢力,養精蓄銳。

天文23年(1554年)3月,發生了三本松城之戰,陶晴賢的軍隊包圍了三本松城,陶晴賢向安藝的毛利元就呼籲參陣。看到時機成熟,同年5月毛利元就便對外宣佈與陶晴賢決裂,攻佔櫻尾城等4城,一度佔領嚴島。嚴島被攻佔後,陶晴賢不爽,先是派兵拔掉了元就部署在周圍的部隊,接著一步步向嚴島緊逼,決戰一觸即發。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根據當時的兵力對比,毛利元就手上最多隻有4千士兵,而陶晴賢率領的則是2萬大軍。在自知正面交手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元就先是派人在嚴島北部築起了誘餌——宮尾城。接著向陶晴賢派出間諜放出“元就很後悔築了宮尾城,正日夜擔憂萬一陶軍攻來,恐怕會不堪一擊”之類的話,做出了自己準備死守宮尾城的假象。

將主力部隊安排在了郡山上,只要陶晴賢一來便會發動奇襲,封殺陶軍。

此計雖好,但也有兩大缺點。一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陶晴賢上鉤來主動進攻呢?二來是前面提到過元就只有4千兵力,除去留守宮尾城內的部隊,所剩人數並不多,該如何包圍封殺陶晴賢的2萬大軍呢?

外交與策略

其實從陶晴賢和毛利元就的關係決裂的天文23年(1554年)春天開始,到嚴島交戰發生的第二年(1555年)秋天為止,除了直接的軍事衝突以外,毛利元就就開始做了大量的外交協調工作。

一、因為當時陶晴賢一方有尼子氏作為盟友,若要與陶晴賢在嚴島決戰,元就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尼子氏先牽制住。

在折敷畑戰後的6月7日,陶晴賢寄給石見的益田藤兼的信(《益田家文書65號》)中,有關於雲州(以出雲國為根據地的尼子氏)的記述。陶晴賢當時正在研究與尼子氏聯合夾擊毛利氏的方案。 與此相對,毛利元就通過支援與尼子敵對的三村氏和福屋氏來牽制尼子氏。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嚴島神社

二、在牽制住尼子氏後,毛利元就其次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才能“引蛇出洞”了。關於嚴島之戰有這樣一則趣聞:櫻尾城主桂元澄偽裝成了對陶方的內部通信。

元澄的父親桂廣澄曾經因繼承元就的家督而被肅清,異母弟弟元綱也曾被元就所殺,而剩下的元澄曾一度想要與元就戰鬥,因此他以“元就有遺恨”為由向陶晴賢提出了密信:“如果陶軍攻擊嚴島,毛利軍總隊將在宮尾城採取嚴島防衛措施”。

正是這樣一場元就以當時毛利家重臣的待遇,給桂元澄開出300貫的領地作為條件的陰謀,成功的解決了自己引蛇出洞的問題 。

三、在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後,對於嚴島合戰中元就能否取勝就只剩下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了,士兵人數不夠該怎麼辦?

戰爭開始後,陶軍分乘500艘戰船,登島後直接切斷了宮尾城的水源。當時在宮尾城元就安排了600守軍,接到前線的求援後,元就並未立刻出擊,也無法立刻出擊,他需要等唯一能助這場封殺戰成功的村上水軍。


嚴島合戰毛利元就奇襲成功的背後,藏著的是一場“外交戰”的勝利

愛媛縣今治市村上水軍博物館


村上水軍是日本南北朝時代到室町・戰國時代在瀨戶內海活動的水軍(本為海賊)。勢力據點是以芸予諸島為中心的海域,之後大致分成能島村上家、來島村上家、因島村上家。代表的家紋是「丸內上文字」。

陶晴賢於事前當然也對村上水軍進行過威逼利誘,但一直未能得到準確回覆。在宮尾城斷水第10天,毛利元就不得不率軍出山來到嚴島海岸和陶軍對峙。中午過後,海面陸續出現300了船隻,當陶晴賢興奮地因為村上水軍前來助陣時,300船隻齊刷刷的停在了元就一方。毛利軍見狀歡呼聲一片,而陶軍一方則是瞬間石化。

原來在天文23年,嚴島決戰之前,毛利與村上水軍的一族村上通康就建立了親家關係。 這是將毛利家的一門眾宍戸隆家的嫡子作為小早川隆景的養女嫁給通康的,對毛利方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在村上水軍海上力量的幫助合圍下,10月1日陶晴賢的軍隊開始全面崩潰,陶晴賢幾次突圍失敗後,最終於嚴島自盡,享年35歲。

嚴島合戰與其說是一場奇襲戰,不如說是一場毛利元就憑藉一系列外交手段所取得成功的外交戰。由此可見,外交對於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戰爭是拿著武器的外交,而外交是不拿武器的戰爭。弱國無外交,與古代的戰火紛飛相比,感謝當今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中國 ,正是因為祖國的強大,我們的幸福生活才有了穩固的和平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