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疫病,看苏轼怎么做

说起苏轼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北宋著名的词人,政治家,一代文豪。他的许多诗词,如今我们都还朗朗上口。

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疫病,看苏轼怎么做

在苏轼50多岁的时候,因为厌倦了朝廷的纷争,苏轼自请到杭州做官。17年之后,苏轼再次来到杭州,故地重游,颇多感慨。然而还没来得及让苏轼吟诗作赋,尽享风情,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摆在苏轼面前。

这年杭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衣食无着。祸不单行,紧接着一场瘟疫在杭州爆发了。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重了杭州地区百姓的负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忧国忧民的苏轼立刻行动了起来。苏轼采取了四项措施,帮助杭州地区的百姓度过了这场灾难。

1.免除徭役,减轻百姓负担

苏轼立刻给朝廷上疏要求免除杭州地区的赋税和徭役。并要求朝廷拨款赈灾。

当时皇帝年幼,执政的是太后。恰逢朝廷西北还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朝廷并没有钱款可以拨出,好在朝廷明白“治邦之本,惟在安民”的道理,民安则本固。朝廷最终同意减免杭州地区需要缴纳的贡赋。

苏轼扛着巨大的压力,打开了北宋的重要粮仓常平仓,放出粮食稳定物价,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

2.打击不法商人和不作为官吏

奸商自古有之,北宋时期也不例外。瘟疫流行以后,许多不法商人看到商机,囤积居奇,库存了大量的粮食和药材。高价出售,牟取暴利。还有商人以次充好,压榨穷苦百姓。苏轼派人暗中调查,收集了许多商人平日里不法的证据,大力整顿市场,打击不法商人,同时开放了常平仓,平抑物价。

当时很多官员因为迷信,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灾难,不能违背上天意志。还有的官吏与不法商人有勾结。拒不执行命令,还有的官员生怕感染了瘟疫,整日躲在府里吃喝玩乐,歌舞升平。

苏轼一一汇报朝廷,罢免了一些没有作为的贪官污吏,剩下的官员看到苏轼雷厉风行,手段老辣。不得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疫病,看苏轼怎么做

3.修建“安乐坊”,划区而治

瘟疫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其传播的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为了应对瘟疫的流行,苏轼贴出安民告示,禁止百姓随意出入。

在城内根据百姓居住特点,把杭州划定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的人员互不流通,百姓需要的生活物资由杭州府的衙役捕快统一配送。

与此同时,苏轼还命令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进行修缮,命名为“安乐坊”,把城里所有感染瘟疫的人统一集中到“安乐坊”里,集中进行救治。也许“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修建也参考了前人的经验。

4.集中医生,采购药材

苏轼把杭州城里的郎中和附近地区的郎中集中起来,分别深入划定的区域内救治灾民。他还派遣官吏和正义的商人到周边地区采购药材,保证供应。

北宋时杭州曾爆发疫病,看苏轼怎么做

不久,苏轼采取的措施就起到了效果,感染瘟疫的人逐渐减少,疫情很快得到遏制。杭州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