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之窗‖ 點贊袁隆平的“巨型稻” 中國的驕傲

心靈之窗‖ 點贊袁隆平的“巨型稻” 中國的驕傲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頻繁地被科技奇蹟刺激,我的大腦皮層本已麻木,“可植牙機器人”和“巨型稻”兩則消息,還是讓人突然迷亂起來。未來30年,人類人口還將增長20億,可在以更快速度出現的種植科技面前,人類的口糧問題似乎不難解決。可真正的威脅也來自技術,因為機器人能實實在在地取代人類的工作。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領導的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再創紀錄,畝產達到1149公斤。可這個消息還不是最驚掉下巴的事情,作為“神”一樣的存在,袁院士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一直在創造著奇蹟。恰逢收割季節,幾天前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培育出2米多高的超高產優質“巨型稻”才算得上新時代的“拍案驚奇”。這種新型水稻株高超2米、直徑近2釐米,畝產也超1噸。在對外宣傳中研發者並未刻意突出它的高產,而是大講生態養殖,禾下養魚抓蝦。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卻聯想到了棕櫚油和花生油的關係,棕櫚果實長在樹上,棕櫚油是食用油之“王”,全球食用最多的油脂。之所以產量大,主要原因是高產,每公頃出油可達4噸,相當於每畝出油500多斤,而常規油料畝產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每畝出油也就100多斤。同樣的土地,棕櫚油滿足了更多人的食油需求,可惜口感不佳。這也是為什麼貧窮國家多消費棕櫚油,富裕國家多食花生油的原因。因為並不擅長植物學專業,這裡只能發表一點不成熟的感想:當植株越來越高大,甚至演變為多年生植物後,水稻對陽光和養分的轉化效率是否會更上一層樓?實際上,為了儘可能地提高太陽能的轉化效率,已經有科學家在實驗室裡培育肉類製品了。

心靈之窗‖ 點贊袁隆平的“巨型稻” 中國的驕傲

科技將創造出越來越多的財富,且由於效率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價格也會下降,消費者得以從中受益。可在當下的收入分配規則下,這些新創造出來的財產都流入了擁有資本或者創意者的腰包裡,普通民眾的就業受到威脅,收入也相應地減少,結果是社會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

心靈之窗‖ 點贊袁隆平的“巨型稻” 中國的驕傲

9月份,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內,一臺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根據預先設定的指令,成功地為患者種植了兩顆牙齒。這臺植牙機器人由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共同研製完成,能在空間狹小的口腔內靈活地進行手術操作,且精度不亞於醫生,既降低了手術難度,又提高了手術效果。如果說與傳統方法相比,種植牙機器人優點多多,其實最大的優點恐怕得算便宜了。當然,要想真正使牙齒種植的價格降下來,還得機器人大規模普及。今年3月,FDA批准了首款牙科機器人導航系統Yomi。Yomi是一個計算機化的導航系統,通過觸覺機器人技術對鑽頭的位置、方向和深度提供導引。

牙醫是美國最賺錢的一個職業,但就牙醫的本質而言,該行業並未用到高精尖的技能,只不過行業協會太過強勢,他們設定了非常高的進入門檻,造成供不應求的供需矛盾,才使得牙醫收入甚至超過了技術手段更艱深的外科醫生,更不用說大大超過了對人類健康更為關鍵的藥品研發人員。在中國,牙齒種植之“暴利”也屢屢觸動患者的神經,“3000元的成本,3萬元的收費”幾乎是行業標準,而一些口腔耗材、器械的利潤也高得驚人。投資口腔診所總體上穩賺不賠,故而門診部氾濫,“反正也治不死人”,於是這一行當魚龍混雜,充斥了資質不合格的“庸醫”。標準化的牙醫機器人顯然是根治牙醫亂象的終極解決辦法,但如此一來牙醫的飯碗或者也一併被“砸”了。

巨型稻和牙醫機器人,突然冒出的兩個科技發明就是這個快速演繹著的時代的兩面鏡子,照出兩種人的未來。

心靈之窗‖ 點贊袁隆平的“巨型稻” 中國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