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越發達人們越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社會越發達人就越不願意生孩子呢?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世界發達國家生育率大多從幾十年前的5.0-7.0降低到現在的2.0以下。生孩子的問題用“第一性原理”來說,其實是生存問題,也可以說是個經濟問題。

為什麼社會越發達人們越不願意生孩子?

世界三類國家的生育水平變化趨勢

為什麼以前人們喜歡多生?為什麼越是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出生率越高?經濟不發達和社會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地方經濟就越不發達。當一個地方受教育程度不高,那麼社會主要生產力就依靠體力勞動,因為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教育培養的精力和金錢成本也就付出很少,因此擁有更多的人口,就有更多的勞動力資本,誰的勞動力資本多就有更多財富和社會地位。這個時候生孩子成為一個投入產出比高的行為。而經濟發達的社會,財富的創造主要不是靠體力可能,取而代之是腦力勞動,隨著社會智力和能力的競爭,平均受教育的時間和支出越來越大。

家庭是生育孩子的基本單元,每個家庭必然考慮生育孩子的投入產出比。以前傳統觀念是養兒防老,就是父母養大孩子,孩子成人以後反哺父母。是在有勞動力時候投入培養下一代,而在喪失勞動力的時候獲得養老回報。孩子生育和培養對於整個家庭都是一個長期投資行為,是希望經過16年-20年的持續投入後讓孩子成為家庭經濟收益的新來源。這都是建立在體力勞動為主的社會,現在社會已經顛覆了這個邏輯,即使將孩子養大成人,但是未必能養老,甚至還會啃老,給原生家庭帶來持續的虧損,而不是進入投資回報期。

為什麼社會越發達人們越不願意生孩子?

生孩子是“賠本”生意

農業社會孩子只要養大就意味著多了個勞動力,只要讓他去幹農活種地、砍柴等就能獲得生活的基本物資,就能產生投入回報。但是現代社會不需要那麼多農業勞動力,有力氣沒用,除了到工地搬磚,即使成年也很可能沒有工作可以做,而且社會工作日趨複雜,都要有相當的知識經驗,因此受教育成了獲得工作的前提。比如幼兒園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總共是15年,到大學畢業就是19年,19年的教育培養成本非常昂貴,動輒幾十上百萬才能將孩子養大,與起幾十年前養孩子“多個人只是多張嘴”的方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更為嚴重的是即使培養孩子到大學畢業也不一定能獲得工作,更不要談待遇好,發展好的工作,孩子沒有好的工作就沒有好的收入,可能連養活自己都是問題,就談不上回報父母和原生家庭的養育投入,養孩子成了一個“兒女債”。

為什麼社會越發達人們越不願意生孩子?

生孩子成本高昂

因此作為家庭生孩子及培養成人的成本巨大,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甚至風險遠大於投入。在投資期限長,投資金額高,風險大,收益率低的現實狀況下,採取少生育,甚至不生育成了許多家庭必然的選擇。

文章為向舜麟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