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齡嬰兒,吃治療血管瘤藥物,5天后拉帶血稀便,這是為什麼?

3月齡嬰兒,吃治療血管瘤藥物,5天后拉帶血稀便,這是為什麼?

最近這段時間,我寫了很多關於藥品不良反應的科普內容,有少部分人在說我誇大藥物副作用,會讓公眾害怕用藥了,會影響公眾用藥的依從性。其實,這些人可能沒有真正理解我寫這類科普的目的。為了打消這些人的誤解,我今天特地說下,曝光藥物的這些不常見“副作用”,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藥物不良反應的常識,在用藥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的身體不適,可以及早的發現是藥物導致的,以便及時停藥和積極治療,把身體損害降到最低!

今天分享的依然是藥物不良反應病例,講的是3月齡嬰兒使用治療血管瘤藥物後,出現了腹瀉和便血的副作用。其實,嬰兒用藥後出現的這種不良反應,不僅僅是服用血管瘤藥物,很多藥物都可能會引起。所以,這個常識很適合新手麻麻們來學習。

3月齡大的小嬰兒,出生後就發現上嘴唇部位有紅斑和腫塊。家人擔心這個會影響孩子長大後顏值,最近來到了1家血管瘤的專科醫院就診。經過超聲檢查以後,醫生診斷為血管瘤。考慮到娃娃比較小,治療期間需要心電監護,就建議辦理住院進行治療。

3月齡嬰兒,吃治療血管瘤藥物,5天后拉帶血稀便,這是為什麼?

娃娃收治入院以後,開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治療血管瘤指南推薦藥物,即鹽酸普萘洛爾,每天1次,每次2毫克。在心電監護未發現異常的情況下,第4天的時候,把劑量增加為4毫克,在服用藥物當天的下午,孩子排出了稀水樣大便,而且還伴有少量紅色粘液絮狀物(娃娃在入院前大小便都是正常的)。

醫護人員發現後,立即挑取孩子異常狀態的排洩物,拿到化驗室進行檢測,發現紅色物質為紅細胞,大便潛血試驗顯示陽性。期間,家長給孩子服用蒙脫石和益生菌,但治療效果不明顯。考慮到孩子沒有吃異常的食物,醫生開始懷疑是藥物導致的,於是建議暫時把普萘洛爾停藥。

停藥後的第3天,孩子的排便恢復正常,大便常規也未見異常,大便潛血試驗也顯示陰性了。然後,醫生就建議孩子出院了,並醫囑出院以後,繼續服用普萘洛爾。孩子回家以後,即停藥的第7天,又開始服用普萘洛爾。

結果,在服用的第2天,孩子又再次出現了住院期間的那種腹瀉症狀。於是,再次帶孩子去醫院複查。經過專家的會診,並進行結腸鏡檢查和腸黏膜活檢後,考慮孩子的這種症狀是服用普萘洛爾導致的過敏性腸炎。醫生建議家長改變血管瘤治療方案,停用鹽酸普萘洛爾,得換成其他藥物治療。之後,孩子再未出現過這種不良反應。

3月齡嬰兒,吃治療血管瘤藥物,5天后拉帶血稀便,這是為什麼?

過敏性結腸炎多見於母乳餵養的嬰兒,特別是6月齡以內的,臨床表現以腹瀉、便血為主,也可有輕微貧血。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嬰幼兒腸道尚未發育完善,調節能力差,過敏原清楚能力差導致。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吃其他藥物的時候,都得警惕這種不良反應。

參考資料:鹽酸普萘洛爾致嬰兒過敏性結腸炎,藥物不良反應雜誌,2018年第6期。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我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全網粉絲200萬+,專注於兒童用藥安全科普多年,致力於讓孩子更安全更有效用藥的兒科藥師梅貳康,期待您的點贊、關注、分享和評論。

【版權申明】本文首發今日頭條,作者已簽約第三方維權平臺,有專業律師打理版權,任何抄襲我平臺文章的,我們將追究您的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