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烏克蘭首都,被譽為“羅斯眾城之母”,有1500多年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基輔遭受戰火蹂躪,但戰後快速的復原,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

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其首府。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

東斯拉夫人最早的編年史《往年紀事》記載了關於“基輔城”的由來:波良人部落首領三兄弟——基伊、塞克和霍里夫共同“建造城堡,以長兄的名字命名為基輔。”其時在6-7世紀之交。

東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城市,位於第聶伯河右岸一塊高度約90米的臺地,三面瀕臨陡峭懸崖。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被譽為“羅斯眾城之母”。

9-13世紀為第一個基輔羅斯的都城和中心,有“羅斯城市之母”之稱。

基輔處於三條重要商路的交叉處。


一條通過第聶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從水路上把波羅的海一帶與黑海連通。


另一條陸路大商道由東向西:自黑海起,經基輔、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與西歐連接起來。


第三條商道起自裡海,通過基輔抵達波羅的海,把阿拉伯世界與北歐連接起來。


822年,第一個烏克蘭國家基輔羅斯在烏克蘭的基輔建立大教堂。


988年全市改宗東正教,往後兩個世紀通過歐亞貿易逐漸繁榮起來,被稱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國遠征軍攻佔基輔,其後成為欽察汗國的一個重要城市。


1362年,西面的立陶宛公國入侵;


1569年又被割讓予波蘭;


1686年歸於俄國。


19世紀初俄國沙皇銳意發展工業,基輔成為烏克蘭一帶的領導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