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答辩是怎样的体验?网友:上身正装,下身秋裤配拖鞋 ​......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开学时间迟迟未能确定

为了让学生们“停课不停学”

很多高校纷纷开始了

网上授课、线上答疑

而针对今年应届毕业生的论文答辩

许多学校也将实行线上答辩的模式

今天,微博话题#线上答辩是怎样的体验#冲上微博热搜!

来康康网友们怎么说?

网友:相对现场答辩来说,线上答辩没有那么紧张!

也有网友表示:虽然....但....还是好慌

线上答辩应该怎么准备呢?收好这份攻略哦!

毕业论文答辩前,你必须完成的准备

1.答辩PPT

(1)模板

选择简单大方、配色简约明了的模板,内容的字体、颜色、大小都要适当把握,切忌模板过于花哨。

(2)页数

PPT的页数不要过短和过长,一般以10-15页为宜。

(3)顺序

PPT的内容顺序要与论文中篇章的顺序对应,但要注意不要把大段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到PPT上,要提炼要点,只点明关键内容即可。

(4)留白

PPT每页不要写的过满,要适当留白,段与段之间注意留出一定行距。

(5)避短

如果对自己的论文有不确定或者不知如何解释的内容,尽量避免写到PPT上,当然请大家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6)熟练

在答辩之前,一定要非常非常熟悉自己的PPT内容,可以打印一份PPT纸质版,在每页上把记不住的各种细节内容提前写在上面,在讲述时可以给自己提示。

2.论文答辩前

(1)论文检查

答辩之前,相互帮忙把论文再次检查至少两遍,重点关注错别字、标点、参考文献格式。

(2)模拟答辩

答辩之前,找同学相互多排练几遍,记得互相计时。

3.论文答辩时

(1)注意把握陈述时间

每个人陈述时间应严格按照要求把控,语速不要过快,先在脑子里想清楚再说出口,尽可能避免错误或者遗忘。

(2)言简意赅

陈述时注意语言简洁、不要啰嗦,要重点突出,逻辑清楚。另外要沉着冷静,声音洪亮。

(3)礼貌

答辩时注意礼貌和态度,可以解释自己的论文内容但是一定不要跟评委老师产生争执,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4)针对性应答

回答老师提问时,一定要所答即所问。这就要求必须非常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尤其是论文涉及到的各种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一旦老师问到,要做到能很熟练的回答。

2线上答辩开始前,你需要确认的细节

1.确认网络状况是否良好

一定要找一个信号比较好且稳定的地方进行线上面试。如果在答辩过程中出现信号中断或者信号时好时坏,会让答辩老师觉得你对这场答辩不够重视,准备很不充分。

2.确认各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最好提前一些时间把电脑、摄像头、音箱、麦克风等设备都仔细检查一遍。如果还担心会出问题,可以找朋友模拟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3.确认周围环境足够安静

找一个不会有杂音的地方,才能保证答辩不会被打扰或者让你分心。最好到房间里,把门关好,提前告知家人你在进行很重要的面试,以确保不被轻易打扰。

4.确认背景是否干净整洁

线上答辩时若要求打开摄像头,则最好找一面白墙做背景,干干净净的,看着舒服,也显示出你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对本次面试很重视。如果没有,也可以用书架/书柜当背景,但是要提前检查一遍书柜上面有什么不合适的东西,要清理好。请不要随便找块地就开始答辩了。在摄像头拍到的范围内必须干净整洁,不能有什么胡里花哨的东西干扰视线。

5.确认灯光是否足够亮

答辩之前请先预览一下画面,检查灯光是否足够亮,能不能看清人。当然,太亮也不行,要是把脑门照得锃(zèng)亮锃亮的,对形象也不好。

6.确认着装是否得体

视频答辩跟面对面答辩的着装要求是一样的,穿着一定要得体。还有一点,千万不要想着,我上半身穿得正式一点就好了,反正下面也看不到,穿条睡裤还舒服。万一面试过程中需要你起身拿什么东西,你是起还是不起?

7.确认眼镜是否反光

有的人担心答辩的时候忘词什么的,特地做好“小抄”,但是因为眼镜反光,直接就把自己出卖了。尤其是蓝光眼镜,反光特别厉害。先试试调整灯光的角度、亮度,看看能不能解决。不能的话,要么选择戴隐形眼镜,要么就把眼镜摘了吧。(当然,小研菌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全面准备,不使用小抄等理论上并不合规的工具。)

3线上答辩开始时,你需要留意的方面

线上答辩时若要求打开摄像头,则你应该留意以下方面,避免被扣分:

1.盯着摄像头说话

答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盯着摄像头,而不是光盯着屏幕。只有盯着摄像头说话,答辩的老师才会觉得你是在看他/她,你们才能“有眼神交流”。

2.保持微笑

保持自信、面带笑容不管是在线下答辩还是线上面试都是很重要的,在视频面试里尤甚。紧张得不露一点微笑很容易让人觉得你在板着脸,答辩气氛就会很严肃,带着笑容则能让气氛轻松一些。

3.坐姿得体

做的时候不要完全靠着椅子,可以稍微前倾。坐的位置能让你露出腹部往上一个拳头的位置为宜。

4.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毕竟不是面对面交流,所以一定要记住要有适当地肢体语言,让答辩的老师有更多的代入感。但是也要记住,过多的肢体语言容易让答辩的老师分心。

映象网综合自新浪微博、山大研究生、上海大学研究生新媒体中心、网友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