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每一宗明星地塊都暗中標好了代價。有時它要你的錢,有時它吞了你的人。

中海上海總經理崔帥,不過是魔都吃到第一個螃蟹的人,陪他一起的可能還有華潤與萬科上海的兩個高管。

在本地,這件事情沸沸揚揚,足夠震撼。地產公司的城市總與投資總,在更大的機構面前,居然成為了戰戰兢兢的一批人,於是引出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話題:

「為什麼發生在上海?」

「圍標」目前被輿情猜測是三人協查的主因。如果屬實,三家公司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個人刑責,地產職業生涯跳水,近7億元的保證金沒收,公司罰款,以及,最多三年的土拍禁令。

所以,別以為這只是公司高管的代價,如果禁止三年內在上海拿地,這三家公司接下來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裁員——對,你就是這樣被牽連到的。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事情會不會演進到這一幕?事情又是如何演進到這一幕的?與上海的朋友聊了聊,談幾點看法。

1,未來幾天是關鍵時間。三家公司向地方政府怎麼表態,作出什麼保證與承諾,大概率決定著處理結果的嚴重程度。三家公司都是老牌玩家,對疫情、財政與政府心態的閱讀能力,此次嚴重掉線。

2,地方政府也有強烈的訴求,藉此機會,向全行業宣示土地市場交易的秩序與紀律。所以,未來的處理結果裡,「震懾」肯定是一個主關鍵詞。

3,「圍標」是行業的潛規則,一向存在,取證不算容易,但是也沒有那麼難。這次爆發,是當事人在錯誤的土地、錯誤的時機,用錯誤的價格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這幾個條件缺一個,都可能引而不發。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4,這宗虹口地塊,宅地為主,容積率2.5,底價34億元,採用競價招標複合方式出讓,競價門檻是單次200萬元。誰能想到,三家入圍的合格投標人,報價全是底價,連一次加價都沒有。如果外界的傳聞屬實,中海拿地後,華潤與萬科火速入局,那麼,對政府而言,這個證據鏈就形成了。三家城市公司如果屬實,顯然心存僥倖了。

5,上海市為了防止土地圍標,其實一直在對遊戲規則進行更新。前幾年,以閩籍為主的房企為了上海低價拿地,紛紛註冊各種馬甲公司,然後進行圍標、串標。2016年底,旭輝在一次投標中,因為「遲到」,失去招標資格,另一個閩籍企業底價中標,而旭輝自己則被沒收了3.7億保證金。這種匪夷所思的出局理由,被外界廣泛質疑。

此後,上海市修改了相關政策,推出競價招標的複合式出讓規則,一旦報名超過3家,那麼就通過打分來決定土地歸屬。

6,「三家以上報名」規則的核心內容,解釋起來比較麻煩,可以參考下圖。它的核心目的有兩個,第一,控制土地出讓的溢價率,不要動輒搞出個地王;第二,把最好的機會留給最有實力的企業。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7,打分制,內容很多,設置了一堆高門檻的條件,總的來說,行業排名,綜合實力、國企特徵等構成了巨大的優勢。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種規則更新,降低了民企的圍標概率,卻創造了國企的圍標動力。

8,在「三家以上報名」的新規則下,如果綜合排名靠前的房企形成同盟,它們就會在極具優勢的打分制下,把其他開發商拒之門外。在一定程度上,這是新遊戲規則的天然BUG,如果綠地不參與土地競標,中海、華潤與萬科,基本上可以憑藉天然優勢,直接進入土地決賽。

接下來,至於選擇三家互毆,還是三家聯手,那就是屬於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了。在虹口地塊中,三家選擇合作,於是,它們的交易對手生氣了。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9,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個個案,不如說,這是對既定遊戲規則赤裸裸的「套利」。

10,4月10日,距中海上海總被採取強制措施後一天,上海市土地出讓規則出現大調整,在松江一幅土地的出讓中,將之前的「三家報名打分制」大幅度修正為,競買人在5家以內,可以直接競價。上海市有關部門的反應相當快,畢竟被地產商這麼割韭菜,可以想象是相當不爽。

一勺言|燙手的「圍標」代價

以上十條觀點,基本解釋了本次「圍標疑雲」的幕後邏輯。

從遊戲規則的角度看,它不是一次偶然的個案。如果規則不修正,早晚會發生,不同的只是,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國企而已。

但是,對規則的修正,也很可能反倒逼出另一個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土地溢價率的升高。

就在本文截止的此刻,坊間也在傳聞處罰結果。具體內容不好細說,但是,可以可信的是,土地出讓規則的嚴肅性,得到了高度維護,三家公司各自的7億元保證金很可能將被罰沒,有關公司被禁止在2-3年內不得在上海拿地,可能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歡迎添加微信 ice010913,請務必註明姓名,公司與職務。感謝支持一勺言

地產商的「花唄賬單」正在迅速攀升

陳凱面前有一道必選題

孫宏斌的「體脂比」曲線

今天,萬科成為三個層面上的公眾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