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唯不爭——康熙皇帝“九子奪嫡”背後的繼承邏輯

老子講究“無為”,而這份“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幹,混吃等死的意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無為”之道中的精髓。在康熙帝晚期,這種不爭之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驚心動魄。


所謂“九

夫唯不爭——康熙皇帝“九子奪嫡”背後的繼承邏輯

子奪嫡”指的是康熙皇帝晚期九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人展開的一系列鬥爭。其中以二廢二立的二皇子胤礽為首的所謂“太子黨”和以八皇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公開對立,九位成年皇子深陷長達近30年的奪嫡風波。

作為最終審判者,當時的康熙皇帝作為政治平衡的老手,卻冷眼旁觀著,看似不偏不倚,心中的天平卻不斷的傾斜。

也許是失望透頂吧,從出生就自帶皇太子光環的二皇子胤礽在爭權奪利過程之中被廢了又立,立了又廢,也最終決定大清江山決不能交於他的手上,將其圈禁至死。

另一邊,一直有著“八賢王”美稱的八皇子胤禩也被康熙帝一直打壓,甚至說出了辛者庫(奴婢)之子何為帝乎?直接宣判了八皇子與皇位的無緣。


夫唯不爭——康熙皇帝“九子奪嫡”背後的繼承邏輯


那麼,在康熙帝眼中,誰是合格的帝位繼承者呢?一對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被康熙帝發現他們分別是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為何是他們兩位呢?

四皇子胤禛每天嚴於律己;吃齋唸佛;恪守君臣之禮(對皇太子恭敬有加,在皇太子落難時還為其辯護);不拉幫結派(號稱鐵面親王);剛做剛當(大家都不敢接的任務也敢於承擔);一心以國家為重(起碼錶現出來是這樣的)。

十四皇子胤禵年輕氣盛;敢於抗爭(覺得不公正直接表現出來);軍事能力一流(大將軍王期間帶兵帶的不錯);背後勢力強大(之前的“八爺黨”都支持)。

大家都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四皇子胤禛順利登基為雍正帝。


夫唯不爭——康熙皇帝“九子奪嫡”背後的繼承邏輯


雍正之所以能登上帝位最閃亮的特點就是“不爭”。二皇子落難之時不僅不落井下石,反而上書保護;“八爺黨”處處壓制之時,自己不爭不鬧,只是安心辦好自己的差事;十四皇子被選為“大將軍王”之時,不僅“不爭”,反而鼎力支持。

凡此種種,都是一切以“國家利益”為先。


夫唯不爭——康熙皇帝“九子奪嫡”背後的繼承邏輯


故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也!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用刻意爭名奪利,該是你的,誰也搶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