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陣痛—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柏油馬路起伏不止,馬路像是貼在海浪上,我走在這條山區公路上,我像一條船。

———題記


《十八歲出門遠行》是餘華的成名作,五千字不到的短篇小說。

第一次看到還是在高中時期,只看題目,我以為會是個少年披荊斬棘,光明美好的故事。

當時看完,還不太懂,只覺得敘事風格,文風很獨特。


餘華談到自己的創作時,提到過,開始受川端康成的影響很深,幾乎不會寫作了,幸好遇見了卡夫卡,發現小說原來還可以這樣寫的。

完全架空的時代背景,幾乎不做任何鋪墊,天馬行空,迷濛離奇。

成長的陣痛—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十八歲,背起紅揹包,離開父母的庇護,遠離一切熟悉的事物,獨自面對世界。

開始一切都是新奇美好的,少年滿懷著對世界的期待,帶著尚未褪去的稚嫩,開始遠行。


路上滿是風景,少年像貪玩的孩子,偶爾午夜夢迴,也會經常想起家鄉的山和雲。

那時他年輕,精力充沛,只知道出發,而沒有目的地。


慢慢的,他經常會想,自己心的歸宿到底在哪裡?開始想要找到自己的旅店。

他問過許多人,可沒人能告訴他,說:“你走過去看吧”。


沒有任何目的的時候,一切都是輕鬆快樂的,當有了目標以後,生活就不那麼可愛了。

原來想搭車,只是覺得搭車很酷,現在只想著要搭車快點到達旅館,因為黃昏就要來了。


終於,他看到了一輛汽車。

成長的陣痛—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車裡裝滿了蘋果,他拙劣的模仿著大人的樣子,給司機遞煙,坐上了車以後,司機友好熱情。他覺得,自己和司機已經成為朋友了。

汽車溫暖舒適,好像可以代替旅店了,旅店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可汽車拋錨了,一時間沒法修好,旅店又重新來到了他的腦中。

“那時我的腦袋沒有了,腦袋的地方長出了一個旅店。”

司機一直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不管是對於此行的目的地,還是被困在這裡。


很快,五個附近的農民發現了他們拋錨的汽車,最重要的是,發現了一車的蘋果。


成長的陣痛—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一場哄搶就這樣開始了,五個人帶來了更多的人,他們搶蘋果,卸車玻璃,卸輪胎。能帶走的都被帶走了。


一切都太突然,太多事超出了他原有的認知。

開始他以為五個人可以幫他找到旅店,其實他們只是來搶蘋果。


他反抗,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司機的朋友,而且搶蘋果是不道德的行為,結果被打的“鮮血像是傷心的眼淚一樣流。”

司機呢?司機一直都在遠遠的觀望著,嘲笑他被打的軟塌塌的鼻子和滿臉的血。


看到這些,他只覺得憤怒,可看到司機搶走他的紅揹包,然後和農民一起離開的時候,他才真的絕望。

四周一下子寂靜下來,夜開始順著山坡慢慢爬上來,包裹住破爛的汽車和遍體鱗傷的他。

成長的陣痛—餘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看著像海水一樣瀰漫過來的黑暗,他想起自己的紅揹包。

紅揹包從家鄉帶出來,陪著他走過很多路。裡面有母親縫的衣服、給他帶的食物、朋友給的一塊手錶、還有臨走那天父親給的一本書。


靠著最後的力氣,他爬進汽車駕駛室,蜷縮著躺下,思緒由一團纏繞的線,慢慢延展開來,身體也一點點暖和,他才發現自己已經抵達了自己心的歸宿。


躺在汽車裡,又想起離開家的那個晴朗溫和的中午,父親的那句:“你已經十八了,你應該去認識一下外面的世界了”,一遍遍在他耳邊迴盪著。


少年長大的過程,一定會經歷困惑,迷茫,挫折。原有的價值體系,生活經驗,也許會被現實打碎再重建。

就像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說的:“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在一次次的失望、憤怒、抵抗、掙扎中,我們終會抵達最後的歸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