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老舍茶馆

老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茶馆》一作不仅深刻的体现了老北京的生活习俗,而且还深入刻画了老北京的茶文化。《茶馆》里面的茶文化描写,主要是通过从侧面切入各个场景和人物特征,来进行描绘。因此,对于《茶馆》当中的茶文化解读,自然也需要从多个侧面来进行解读。下面,本文就通过与茶文化有关的茶馆、茶客、茶语和茶食等等方面,来讨论一下老舍《茶馆》当中的茶文化。

老北京茶馆:既能喝茶,也可玩耍

茶馆,既是老舍《茶馆》作品的主要名称,也是刻画茶文化的主要场景,至今都存在着老北京的小巷里,甚至北京的“老舍茶馆”还真真是存在的。

1、老北京的茶馆经营品类丰富

有人以为茶馆就只是经营茶品的,那可不一定,老北京的茶馆的经营活动涉猎很广泛:

包括酒菜和点心等等食品服务,也包括各种说唱评书等娱乐活动服务。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茶馆茶客

几乎所有的老北京茶馆,都不会只是经营茶品这一种项目。在老舍的《茶馆》当中也有提及兼卖点心和茶品的茶馆——北京裕泰大茶馆。这个茶馆在之前以比较简单的经营食品和茶品为主,之后才发展起来成为了大茶馆,而且这种只卖点心和茶品的茶馆,在老北京当中是最常见的。

2、在北京人心里,茶馆还是“说合事儿”的场所

虽然茶馆中卖的最多的是茶与点心,但是在北京人这边,他们在茶馆做的最多的事情可不是喝茶。茶馆,承载着北京人聚集在一起的需要,因此很多茶馆会提供各种娱乐活动供茶客观赏。包括增加评书曲艺、提供女侍服务等等娱乐活动。但是到了北京人这,茶馆所发挥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侃大天”和“说合事儿”的场所

在《茶馆》当中,也有描绘出在茶馆中调解两方矛盾的情景

,“那年月儿时常 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来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 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 那时候的矛盾调解,双方能够坐在一起喝碗茶,已经是最大的和解了。

茶客和茶文化——保留着贵族特征的旗人茶客和普通消费者并存

要说在这茶文化当中的主要人物,那肯定是非茶客莫属。茶客是什么人?就是在茶馆当中的主要消费者,更是老北京茶文化的主要展现者。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旗人茶客

1、保留着贵族特征的旗人茶客

能够展现老北京特色茶客文化的主要人物,就是在老舍《茶馆》中的旗人茶客。旗人茶客,其实就是比起普通茶客来说,还保留着清代时期的贵族特征的一批茶客。

旗人茶客的家底一般都比较丰厚,所以他们在茶馆中的消费也比较高,对于喝茶时的茶叶要求更高一些。就因为他们的要求很高,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旗人会自己带茶叶到茶馆里面泡茶。在《茶馆》当中,就有提到茶客甲和茶客乙都是带自己的茶叶去大茶馆泡茶。这里边的茶客甲和茶客乙,便都是当时的旗人茶客了。

除了对茶叶要求高之外,这些旗人茶客喝茶时的行为举止和礼仪,都还保留着贵族特征,因此和茶馆里面的寻常老百姓不同。他们的喝茶礼仪,

也是茶客文化中的重要代表。

2、最常出入茶馆的消费者,还是普通老百姓

虽说旗人茶客是存在的,但是在茶馆当中最为普遍的消费者,还是老百姓。所以说,老北京茶馆的主要茶客代表,还是这普通老百姓。在茶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社会阶层的出入。因为茶馆的消费水平不高,又是极好的聊天和谈生意的场所,因此出入茶馆的人,几乎遍布各种社会阶层

老百姓来到茶馆中,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谈论奇异故事,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寻得一丝消遣和娱乐,这些老百姓对茶叶的要求,就远远不及旗人茶客的要求之高了。因为在茶馆当中普通消费者最为普遍,因此在各类茶馆当中,提供的最多的茶叶,也就是比较普通的茶叶。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普通民众

茶语和茶文化——茶客的谈话内容,体现了老北京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在茶客嘴边的一些语言和故事,便被称为“茶语”,而“茶语”,也正是老北京茶文化当中的主要内容。上文中也提到过,大多数北京人来到茶馆,都是为了“侃大天”的,因此他们的谈话内容,也能体现老北京茶文化的特色。

1、茶客之间的交流,是最能体现茶语文化多元化特征的象征

来茶馆,就是为了能够聚集起来,聚集起来干嘛呢?自然是为了讨论和交流。当然,不同的群体所交谈的内容也完全不同,但是茶馆当中的茶客茶语,基本是涵盖了世界上的方方面面。

因此,这也就形成了老北京茶馆的另一种经营活动——说书。在老北京茶馆当中,说书这种经营活动已经被简化了,只需要一张桌子和一张嘴,说书者便可以给你说出一段精彩纷呈的故事来

。因此,在茶馆当中的多元的谈话内容,正是老北京多元茶文化的象征。

2、多种方言茶语,更是茶客多种群体特征的一种重要代表

其次,方言也是当时茶客茶语的一种重要特色。都是北京人,那讲的自然就是北京话。我这里说到的方言,其实说的是与茶文化有关的一些特殊的茶语,与我们寻常的理解不同的一些方言茶语。

老舍的《茶馆》就曾经提到过这种方言:“有人拿起了茶碗口粗的木棒向外走出去” 。这“茶碗口粗”便是一种方言茶语了,因为没去过茶馆喝茶的人,肯定不知道这“茶碗口粗”有多粗。除此之外,“茶”这一词,在北京的方言当中多有体现。饮茶,更是老北京人当时的一种日常行为,从茶文化当中衍生的各种“茶言茶语”,构成了老北京的各种方言文化。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侃天交谈

茶食与茶文化——喝茶时搭配的小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要提及的,就是老北京的“茶食”。饮食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而“茶食”也更是“茶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老北京的茶食十分具有北京特色,多以甜食为主

北京人喝茶时都搭配一些什么食品呢?一般来说,有咸食和甜食,但是因为茶很苦,所以大部分北京人都会搭配甜食来吃。

旗人茶客,在喝茶时特别讲究,因此他们在喝茶时所搭配的茶食,实际上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有名的茶食代表,就是蜜麻花、糖耳朵和喇叭糕等等一些甜食。而在当时的老北京当中,还有几家茶馆,因为所卖的茶食也特别有特色,因此得以出名。比如说当时的红炉馆,就以十分具有特色的满汉饽饽为主要卖点,吸引了不少的人来茶馆内吃茶。

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茶食不仅仅是茶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当时茶馆当中的主要特色,吸引不少茶客来店吃茶,形成非常有特色的茶文化。

2、在小吃名称前面加上“茶”字,是北京人对茶文化的尊重

十分了解老北京的小吃的人就会知道,在老北京的小吃当中,有不少小吃里面都是包含“茶”字的。与茶有关的茶食名称里面有“茶”字无可厚非,但是在很多与茶无关的小吃当中,也会出现这“茶”字。

比如说“油茶”、“茶汤”、“面茶”等食物,都是和茶无关的。油茶是一种早餐食品,茶汤是一种起源于明代的用热水冲食的小吃,面茶也是一种用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小吃。这三种小吃基本上都和喝茶没什么关系,但是却因为名称,成为了另一个方面上的“茶食”,可见,茶文化对北京人饮食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手里端的、嘴里吃的,都是“老北京”

总结

老舍的《茶馆》当中,对老北京茶文化的茶馆、茶客、茶食和茶语等等各个侧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描写。茶馆承载了老北京人心中的对茶的最深层次的记忆,茶客则是老北京人的另一种身份,茶语是老北京茶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内容,茶食则是茶文化对北京饮食文化的重要影响的象征。在老舍的作品《茶馆》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北京茶文化的深层次底蕴,也可以领会到茶馆中的各种风土人情。

参考文献:

1、《《茶馆》与文学规律》

2、《老舍与话剧》

3、《茶馆里的情感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