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不是日本人不慷慨,是我們很多人不知道;不是日本人太慷慨,而是我們有點出乎意料。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沒錯,日本人這一次確實慷慨大方,不僅舉國動員,上自閣僚大臣,下到平頭百姓,而且援助物資種類繁多,源源不斷。更難能可貴的是日本做事特別暖心,日本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抹黑中國,日本官員明確表態:“壞的是病毒,而絕非是人。”日本學校還給家長寫信,教育孩子不要童言無忌,帶著惡意去評論武漢。同時日本人還給我們送來了中國古詩詞,讓我們在疫情肆虐的冷酷裡如沐春風。驚得那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咖牛彈琴連發感嘆:日本人的這個禮我們怎麼還啊?

其實日本人的慷慨其來有自,但我們的慷慨一點也不差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日本對中國的援助其實早就從上個世紀1970年代開始了,直到本世紀的2010年代。日本的援助是巨大而又持久的,從改革開放起步的四十餘年時間裡,中國共獲得日本近3000億人民幣的援助,涉及項目200多個。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上海的寶鋼和浦東機場;武漢的長江二橋;京泰鐵路的電氣化改造等等,都是過去的日本援華項目。近年來,四川省汶川地震後的重建、老齡化社會之下的介護培訓、空氣汙染防治等項目也均有日方相助。40多年來,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而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中國的外來援助中有60%以上來自日本。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日本第一時間向中國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約合人民幣超過6600萬元的經濟援助,日本的大小企業也是紛紛捐贈。日本通過國際協力機構派出了61人的救援隊,他們是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外國救援隊,也是自1949年以來第一支國際救援隊。

同樣讓日本至今感動不已的是我們大中華的2011年巨大援助。

2011年3月11日,日本“3.11”特大地震和海嘯災害發生後,中國政府在前期援助3000萬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救災物資,派遣15人救援隊赴日開展搶險救援的基礎上,還根據日本政府的請求,再次提供1萬噸汽油、1萬噸柴油;中國紅十字會隨即向社會公佈了捐款賬戶,向日本紅十字會提供了累計2600萬元人民幣的人道援助。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中國救援隊員向日本地震死難者致哀

中國的援助日本人是感恩的。在日本大地震滿5週年的2016年3月11日,日本駐華大使館以駐華大使木寺昌人的名義在《環球時報》刊登廣告,題為“感謝中國!日本東北地區歡迎您!” 廣告表示“對於在地震後貴國及貴國人民給予的巨大援助再次表示由衷的感謝”,並表示“真誠期待能有哪怕多一位中國朋友看到日本東北地區真實的樣子,讓日中兩國之間的紐帶更加牢固”。

這樣的援助是鄰里互助的救危扶困,是人道主義精神的發揚光大,本該如此。

怎樣看待日本人的慷慨?

——日本的慷慨來自於環境激發的救援意識。多年來,身處島國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的地理環境,日本居民對於災害的認識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加深刻,防範和救援措施也更加完善,因此日本對於中國的災害感同身受,幫助救援類同於鄰里互助。日本民間的救援自發而迅速,日本企業的反應循序而積極。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日本的慷慨來自於對外援助的廣泛持久。日本從戰後五十年代就開始就一致開展對外援助,在收穫了世界尊重國家榮譽的同時,更促進了日本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廣泛發展。 1989年,日本的對外援助金額已經位居世界第一,此後連續十幾年保持世界首位,直到2001年才被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超越。日本總計已經援助了超過190個國家,以提供貸款、貨物、技術輸出等方式進行。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日本的慷慨來自於人文教育的深入細緻。針對這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日本部分學校前不久發給學生家長的通知提示,在要求學生做好防護的同時,特別叮囑家長要教育孩子不對武漢或中國人進行歧視性發言。通知的最後一句還特別寫到:“希望在您家庭的培育下,孩子能樹立正確的人權觀念。”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日本的慷慨來自於擁有完備的“健康危機管理”體系。日本對預防發生和防止擴大威脅公共生命和健康的情況,諸如傳染病疫情、水汙染、地震等已是駕輕就熟,從容不迫。針對這次中國突如其來的疫情,日本啟動災害防控機制,無論朝野上下、國內國外都做得精細暖心、迅捷高效,贏得了中國民眾的交口讚譽。

正常的國家關係是超越意識形態的,更超越歷史

中日關係,是當今世界最為複雜的雙邊關係,既有歷史的悲情敘述,也有現實的利益交織;既有意識形態的差異,更有民間認知的對立。

舉國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為何如此“慷慨大方”?

但中日卻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是怎麼也搬不走的鄰居。中國有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鄰居合則兩利,鬥則兩敗俱傷。

同時中日分別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世界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中日,近在咫尺的東亞經濟共同體更在向我們招手,中日雙方有責任和義務把關係搞好,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超越意識形態分歧,超越歷史敘述就成為當務之急。所幸日本這次雪中送炭,慷慨捐助,催化著即將到來的春暖花開,更培植了令人期待的春華秋實。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