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70期】


服小柴胡湯後為何病更重?|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70期】

今日練習


楊某,女,15歲。

病已1周。初病發熱,嘔吐,瀉利,頭痛,惡寒,曾治療無效。以前所服方劑多以小柴胡湯加減,服後月經適來,病更加劇。

現症見:嘔逆不止,腹痛硬滿,面赤,煩躁,仍感頭痛,惡寒,手足僵冷,脈細而欲絕,舌淡紫。

擬方____湯加味。(1.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上方服後,次日來診,嘔逆全止,肢已轉溫,面赤,煩躁、腹痛均減。續處以____湯。(2.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服第二方後,諸症悉除。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大柴胡湯;麻黃加術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一期: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69期】


上期原醫案


戴某,女,27歲。

壯熱不惡寒,身痛項強、煩渴引飲,已十餘日。脈洪大,舌質紅,苔厚膩。前醫曾用小柴胡湯未解。

症屬溼熱羈留於太陽、陽明二經,應開太陽氣機,清瀉陽明,使邪從外解。方用《傷寒論》桂枝湯與白虎湯合方化裁。

處方:桂枝9g,葛根12g ,生石膏15g,炒知母6g,粳米9g,甘草6g,燒生薑3片,大棗3個。

白虎湯能清金保肺,峻瀉陽明獨盛之熱。桂枝去芍藥湯解肌表之邪,使之從太陽而解。葛根為陽明經藥,具解表、退熱、解毒諸作用,配桂枝發汗解肌,引邪外出。

服一劑,熱稍退,餘症如前,又增胸悶,乾嘔,口苦,自汗,大便不通。此陽邪陷裡,當用表裡雙解法。改用《傷寒論》大柴胡湯。

處方:炒柴胡9g,法半夏9g,炒黃芩6g,炒枳實6g,炒杭芍6g,大黃6g,燒生薑3片,大棗3個。

此表裡兩解,攻內解外之方,仲景用治“傷寒發熱,汗出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病”之證候。服一劑,便通煩定,胸悶、口苦解除。但熱未全退,周身關節疼痛,舌苔仍膩。

可知因溼邪太盛,阻滯太陽經絡所致。當以除溼透絡為主,方用《金匱要略》麻黃加術湯合麻杏苡甘湯。

處方:麻黃絨6g,杏仁9g,桂枝9g,白朮15g,苡仁15g,甘草6g。

方中,麻黃髮汗,桂枝解肌,杏仁利肺氣,甘草和中。因其溼盛,故用白朮燥溼,苡仁滲溼。服一劑,身痛全消,熱退身涼。


相關經典原文學習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金匱要略》:溼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金匱要略》:溫瘧者,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疼煩,時嘔,白虎加桂枝湯主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