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歷史上頗負盛名的中醫師就是他

孫相譚,男,中醫師,生前系縣醫院中醫科主任。歷任縣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會委員,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會常務委員,3次當選為縣人民代表。孫相譚從醫50餘載,盡瘁醫療,頗多效驗,對祖國醫學的臨床應用有較深的造詣。在中醫內科、外科、皮膚科等方面有許多獨到見解,在洮南醫務界享有很高聲望。

孫相譚於1906年出生在遼寧省安東市(現丹東市)三道鎮一個自由職業者的家庭裡。他父親自己開中藥鋪行醫。孫相譚從13歲起在安東普愛醫院從師學徒,16歲又回到家裡從父學醫。出師後,22歲的孫相譚經友人介紹,隻身來到洮南新立鄉增福屯(現蛟流河鄉南城王屯),開始了他的中醫業生涯。

1930年洮南縣政府發佈訓令,組織市內及四鄉中西醫士考試。除城區各醫士完全與試外,四鄉醫士僅孫相譚一人投考。他對待自己事業的認真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洮南歷史上頗負盛名的中醫師就是他

良醫明斷如良將,用藥慎思如用兵。

孫相譚勤奮鑽硏中醫經典著作,在臨床實踐中善用經方,多有奇效,群眾中廣為流傳的“起死回生”病例就有十數起。1933年,其同村男青年穀秀月,因傷寒病久治無效已盛殮入棺停在院中,適逢孫相譚路經谷家,他見患者一息尚存,便竭力救治。當天傍晚,患者被灌進第一付藥,時值半夜排下黑便,翌日晨,患者漸漸清醒。後經孫相譚繼續調治月餘,患者完全康復。孫相譚居室內曾懸掛的一塊木製牌匾,上面刻著“醫林國手”4個大字,即是谷家為感激孫相譚救命之恩所贈。孫相譚在縣中醫院工作時,病房曾收治一個重症胸膜炎患者,用抗癆藥和抽胸水辦法療效均不明顯。後請孫相譚會診,他認為是“懸飲症”應遵仲景法,遂擬甘遂、大戟、莞花各1錢,另劈紅棗12枚同煎。患者吃下第一付藥,僅一晝夜時間,胸水由一肋降到三肋間。同診醫生見此速效驚訝不已。之後,孫相譚又調整中藥劑量,患者吃下第二付藥,胸水全消,旬日後康復出院。

孫相譚善用經方,但不以經方為教條,注重在繼承中有所發展。他用藥膽大心細,療效顯著,這是他多年潛心鑽研先人名著,博採眾長,並融於豐富的臨床經驗的結果。

孫相譚一生經歷過新舊中國二重天地,他熱愛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制度。他在自傳中寫道:“在(舊中國)那種極黑暗的社會制度下,我三十歲染上了鴉片癮,三十七歲愛人病逝,我骨瘦如柴,精神不振,成了奄奄一息的廢人…,是共產黨救了我,戒掉鴉片,又恢復了生命的活力。”1952年他在全縣農村第一個組織成立了聯合診所,並擔任所長。1956年他調到縣中醫院工作,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此期間,他還十分注重對中青年醫生的培養,親自帶徒,為青年中醫講課,認真整理醫案傳授經驗從不保守。1957年被評為模範中醫教師。許多當年曾跟隨他學徒的青年中醫,現已成了中醫界的骨幹。他為我縣中醫事業的後繼有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孫相譚先生在縣中醫院工作期間,他的門診量總是全院最多的醫生之一。他熱情待患,來者不拒,常常因為接待病人而誤了下班時間,他在自己的家裡,也幾乎常年不斷地寄宿著慕名而來的患者。外縣的一個患者,由於患病長期不愈,孫相譚把他接到自己家住下,經過一段治療,患者痊癒時,感動得流下了熱淚。1959年,一位患急性肝炎的青年鄉幹部找孫相譚求醫,患者因無條件住院,借宿在城內一位親屬家,他下肢浮腫,肝部腫大腹內積水,不能行走,病情較重。孫相譚就利用早晚休息時間為他出診,有時冒著酷熱,有時頂著大雨,為這個素不相識的患者出診治療兩個月,終於使他恢復了健康。如今,當年的這位患者已年過半百,提起孫相譚為他治病的情景,仍然激動不已。

洮南歷史上頗負盛名的中醫師就是他

八十年代的洮南市中醫院,始建於1953年。

1974年,孫相譚在縣醫院退休,但他的家裡仍舊患者盈門,直到他最後病重住院前,仍堅持接待患者,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1982年1月19日,人們敬愛的孫相譚先生因患心臟病逝世,終年76歲。(整理自《洮南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