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家風:勤儉治家 嚴謹治學

  

馮氏家風:勤儉治家 嚴謹治學

  提到“馮氏三兄妹”——馮友蘭、馮景蘭和馮沅君,河南省唐河縣幾乎盡人皆知。出名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識,還有勤儉治家、嚴謹治學的家風。

  從馮氏三兄妹的祖父開始,馮家在唐河已是有名的書香家庭,特別重視子女們的幼年教育。馮友蘭先生的祖父馮玉文是一位好學之人,一生節儉,而為子女“延師訓讀誠敬盡禮則不惜”,為給孩子請名師,他花費了大量錢財和精力。

  為聘請趙舉人,他坐著牛車多次上門拜訪,終於用赤誠之心打動了趙舉人。馮玉文不僅給趙舉人開出很高的工資,還把他敬為上賓。每日清晨,馮玉文就穿戴整齊,到床前恭請,每頓飯都恭敬相陪。如果家裡來了客人,每次總是請趙舉人坐上位。後來,這樣的習慣漸漸地成了馮家的老規矩。

  “馮氏三兄妹”沒有辱沒馮氏百年家風,都曾考進北京大學,都是留洋的學生,回國後也都在大學擔任教授,並在哲學、古典文學方面卓有建樹。在母親的影響下,馮友蘭先生一生以嚴謹治學的態度潛心研究哲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85歲高齡的馮友蘭先生開始著手寫作七卷本的《中國哲學史新編》。1982年到1989年,前六冊先後問世。至其去世前,第七冊也已脫稿。即使身體抱恙,也無法阻擋他研究學術的信念和腳步。人生不過百年,他卻願意花費一生中六分之五的時間去學習、去研究,可謂大師也。

  生於光緒,長於民國,成於共和,病逝於世紀之末,馮友蘭先生一生波瀾曲折,可謂是中國近代史、哲學史以及思想史變遷的縮影。作為中國哲學史大家,他的論述起於先秦諸子甚至之前,終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後現代主義,號稱“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和“哲學泰斗”。

  河南省唐河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發武說——

  河南唐河馮氏的良好家風給唐河人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唐河縣檢察院積極借鑑學習馮氏家風家訓,以良好家風帶動良好工作作風: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老道,做官要正道。這不僅是傳統文化對為人處世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時代加強黨性鍛鍊和官德修養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院以“規範守正、勤學實幹、創新爭優、服務發展”的唐檢精神為引領,按照“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總體要求,牢牢把握“穩進、落實、提升”的檢察工作總基調,積極構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四輪驅動”的法律監督新格局,進一步強黨建、保傳統,提升政治鑑別力,強管理保態勢提升司法公信力,強轉型保質效提升群眾滿意度,努力建設過硬檢察隊伍,實現了檢察工作的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在南陽市檢察機關目標考評中,5年榮獲第一,先後55次受到省級以上表彰:被最高檢評為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示範窗口、全國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全國科技強檢示範院、全國檢察文化建設示範院、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被最高檢、人社部評為全國模範檢察院;被河南省委、省政府評為省人民滿意的十佳政法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標兵,被河南省檢察院和省人社廳評為先進集體。

  來源:檢察日報 牛凌雲(本報通訊員牛凌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