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要“不惜血本”撤走在華企業?真不是砸錢就能做成的!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儘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問題,但從長期來看,。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事實表明,中國仍然是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企的重點市場

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有關問卷調查,,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佔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佔42.3%。其他地區日企復工也取得積極進展。在華生產率先恢復,有力支持了日企經營,已有很多日企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進一步開展對華投資的意願。

據監測,目前。對全國87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70%的企業佔72.8%,較上週提高0.9個百分點。

昨日下午,對此回應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是各國企業多年來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是各經濟體要素成本、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個人、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改變的。從總體上看,儘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一定影響,。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

但這件事,還真不是砸錢就能做成的。

日本經濟刺激計劃也提到,將用2200億日元、235億日元分別資助在華日企遷回日本或轉移到其他國家。

一方面,有違經濟規律。

疫情之下,不排除會有企業對供應鏈佈局做出調整,但這種調整更多是應急性、戰術性的,要變成長期的戰略行為難度很大。

比如,不少國家現在都意識到本國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產能嚴重不足,開始討論把這部分生產部門遷回國內。但是,中國這類防疫物資的出廠價在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可能只夠買個原材料的錢,如果把生產線從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遷回本土,成本會顯著上升、競爭力下降,長遠看恐怕難以維持。

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的話說,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是各國企業多年來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是各經濟體要素成本、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個人、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改變的”。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吸引全球投資者最強有力的“磁鐵”,已經不再是低廉的要素成本,而是超級龐大的市場規模。疫情改變不了中國“全球市場”的地位,外企自然也“捨不得離開”中國。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國是直通車稱,和過去相比,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結構發生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從“成本驅動型”轉變為“市場驅動型”;二是從製造業佔比70%以上轉變為服務業佔比70%以上,特別是高技術服務業成為外企競相投資的熱點。這兩個變化意味著,外企也許會因疫情之下人流、物流受阻而推遲在華投資計劃,但不會取消。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Greg Gilligan)接受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說,企業做投資、做規劃,關鍵是看一個市場的穩定性,看能否準確預測未來的投資條件。過去外企來華投資生產,是因為中國有人力便宜等種種優越條件,因此他們選擇在中國生產出產品然後出口。但現在,外企對華投資更看重的是中國的強大內需,生產出的商品也轉而供應中國國內市場。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也指出,美國企業的目標市場眾多,在全球都有分佈,“把供應鏈僅僅集中在北美洲並不具有可行性”。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很多會員企業在中國進行了大量投資,以便深耕中國市場。對這類企業來說,他們為了更快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會繼續把供應鏈留在中國。

美國企業也紛紛發聲:不走。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說,即使在特朗普要求下,蘋果生產環節也搬不回美國,因為在美國連一個螺絲釘都找不到供應商。

強生中國區主席宋為群也表示,中國是強生全球業務發展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不僅是排名第一的全球業務發展引擎,也逐步成為全球的創新引擎。

另據華南美國商會的報告,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都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投資計劃。美國零售巨頭Costco日前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計劃建成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的大型會員制倉儲式超市;星巴克將在江蘇崑山投資1.29億美元,用於建造星巴克全球綠色環保的咖啡烘焙工廠。

不少日本企業也表達了進一步開展對華投資的意願。據有關調查,中國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恢復生產,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佔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佔4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