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鬼谷子:对待下属威严不如感化,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领导者若想得到人才,一定要采取主动,示之以诚,用诚心去感化下属。“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赤诚之心待人,才能得到下属忠心的回报。

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只要有至诚之德,万物都可以被感化,何况是人。“至诚如神”,只要以至诚行天下,就会如有神助,以之育物,则万物兴盛;以之取人,则人人尽其精诚,倾其智力来辅佐。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有至诚之心,即便是顽石也会点头。

职场鬼谷子:对待下属威严不如感化,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三国东吴的孙策,也是称雄一世的豪杰,他用人时,讲究“赤诚待人”,从而换来很多人的耿耿忠心,太史慈就是一例。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孙策发兵袭击太史慈,太史慈兵败,被孙策俘虏。孙策知道太史慈是贤能之人,因此并未计较三年前双方在神亭一仗自己被他打败的耻辱,而是亲自为太史慈解去绳缚,执手慰问,并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求贤心情:“今日幸得君,愿与足下共图大事。久闻卿有烈义,为解孔融之危,冒死求救于刘备,深为敬佩。卿诚为天下志士也。但投靠未得其人,我愿做足下知己,请不要担心在我处不如意。”

孙策以诚相待太史慈,倾吐肺腑之言,然后任命他为帐下都督,在收兵班师时,又让太史慈充当先导。这样一番感情攻势之后,太史慈终于被孙策的诚心打动,答应在孙策帐下效力。

职场鬼谷子:对待下属威严不如感化,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当时,刺史刘繇病死豫章,所部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对孙策来说是一个绝好时机,若能争取到这些人马,那自己的实力将会迅速增强。那么究竟该让谁去完成这项任务呢?由于刘繇生前与太史慈是好友,因此孙策决定派太史慈前去。太史慈见孙策如此信任自己,决心不辜负其所托,前去豫章招安,并说:“慈有不赦之罪,将军量同桓、文(指齐桓公、晋文公),当尽死心报德。今并息兵,兵不宜多,将数十人足矣。”同时约定两月之内一定回来,之后整理行装,打点人马而去。

孙策在任用人才上可谓相当有远见卓识,常人都料定太史慈此去肯定不会回来,结果只能是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而孙策力排众议,他首先明白太史慈的为人,认定他是“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是内心“秉道义,重言诺”之人;其次,他知道以自己的情感攻势作用于这样的人,必能以诚换诚,得到太史慈的忠心。

果然不出孙策所料,太史慈按期返回,不辱使命,安抚了刘繇的部下,充实了孙策的实力。孙策也因此更加重用太史慈,视其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与之共谋大业。

职场鬼谷子:对待下属威严不如感化,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鬼谷子讲:“听之术曰,无望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听术正静,其莫之极。”鬼谷子在这里强调了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用崇高的道德来感化人,替人排忧解难,就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声望。这样会有更多的人依附于周围。中国人最讲究以诚待人,讲究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领导者若能以真诚待我,我又怎能对他耍手腕呢?因此领导者若想得到人才,一定要采取主动,示之以诚,用诚心去感化下属。“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人莫大于得心,以赤诚之心待人,才能得到下属忠心的回报。

只要与下属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交给下属,与下属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急其之难、救其之危,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就一定能感动部下的肺腑,气息拨动部下的心弦,使他们愿意真心地为你的事业效力,心甘情愿地向你敞开心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