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真相

無論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事,推及到最細微的點滴中,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一聲問候......看得見的表象是我們在做事,使我們能力的付出,其實,看不見的真相是我們通過能力的付出給別人帶去了動力,是做人。同樣,呵斥、打罵、抱怨、嘮叨、冤枉......也是在做事,我們通過做這些事也在做人,只不過做了給別人帶去阻力的人而已。

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真相

有個媽媽跟我說過,她的孩子在三四年級還很調皮,偷拿了父母的錢買玩具時,還有偶爾不聽話時,就選擇了用棍棒打,用皮帶打,甚至用縫衣針扎孩子的手,現在想想真的很後悔。隨著孩子的長大,不在打他了,但是卻變成了嘮叨。其實他們都很愛孩子,只是不會愛,在別人眼裡孩子優秀的不得了,做父母的卻永遠都不滿足,只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

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真相

我相信,大多數人對這樣的場景應該都不陌生,因為這也許就是您家中的家常便飯!

我們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都不遠看到孩子走“偏”,大多數父母沒有更好的引導方法,於是就通過讓孩子感知到身體的疼痛以求糾正。殊不知我們在用打罵、嘮叨、冤枉、呵斥等能力去“付出”的時候,在孩子心裡留下的都是阻力和傷害。

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真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愛的賬戶,感受到愛和動力,就是在“存款”;感受到痛苦和阻力,就是在“取款”。做事是為別人,倒過來,做人是為自己。同樣,當我們用能力為別人付出時,倒過來,我們也正在別人心裡取存款(或存款)。如果我們通過做事在別人心裡“存款”了,這個款會在他心裡一直存著,哪天我們需要的時候,或許還能“連本帶利”地拿回來,這是“得”。但是,如果我們通過做事在別人心裡“取款”了,有一天我們有需要的時候,或許只能吃到閉門羹,也就是說,我們的能力不僅白付出了,還變成了別人幫自己的阻力,這是“失”。

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是真相

同樣是身體能力的付出,不同的是我們通過做事給別人帶去的是動力還是阻力,然後給自己帶來了不同的結果。作為父母你平時的行為,給孩子還去的是動力還是阻力,要重視起來,不能以自己的感官去行動,要好好思考後,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去教育孩子,不要在孩子心裡“取款”,而是要“存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