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學歷的相互歧視,為什麼到博士這就戛然而止呢?

無聞漠漠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早已深植我們的內心,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普遍得多。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所以不要用“理性”去看待,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噴別人傻。我們可能不“歧視”別人的學歷,但我們經常“歧視”有錢人、明星、美女、帥哥、本事大的、能力強的、長得白的、長得黑的……

總之就是,別人只要有一點比我們強,我們就要在別的方面去“找補”回來,以獲得某種心理上的平衡。

這種抬不上桌面的“平衡”追求,其實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

假如我是一個窮人,恰好有一個富鄰居,每天看人家呼朋引伴豪車進出,我可能會有3種心態:第一種是直接無視;第二種是各種羨慕;第三種是鄙視人家“為富不仁”……這第三種心態,就是那種鄙視高學歷的心態。

直接無視的,清心寡慾,追求財富的動力不足,很難說這是一種好的心態。

各種羨慕的,也可能會有兩種狀態。一是“知恥而後勇”,自己去努力追求進步,一旦求而不得,就會有很強的挫折感;另一種就是不斷責備自己,很容易導致抑鬱的心情。

鄙視人家的,其實就是將自己的“窮”合理化了,內心反而最平衡,既說不上有動力,也說不上會自責,這不最有利心理健康麼?

所以有些社會現象,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看,就會發現它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你根本就沒必要去跟它較什麼勁。就像這個所謂的學歷“歧視”,它既不牽扯道德水平,也不牽扯工作能力,只不過就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心態,對人家高學歷的同志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如此而已。

它對社會的負面作用,是對正在上學的孩子會有一些誤導,家長和老師注意這一點,給孩子們做好工作,也就夠了。


HR那些事兒

不知道題主是為什麼有這種觀點,不過真的有這種現象,遇到過。深度的去思考就可以知道,別人不是歧視比他高學歷的人,而是…………………

有一種人有點小成就了或者自己兒女混的風生水起時,這個時候他們會拿自己的榮耀與比他學歷高而過的捉襟見肘人比一比,這麼剛加能凸顯出他們的能力。不可否認這些人的確是小賺一筆,賺錢能力挺高,如果這類人歧視高學歷的人,也正常畢竟他的價值觀是用財富來衡量的能力的,他們小學文化初中文化也就是因為不愛讀書,才上不了大學,那麼出來社會做生意小買賣大學生和他們比還真不是一個等級的。

有一種夫妻檔。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夫妻一方一方大專學歷,一方是初中小學學歷。女高男低的往往學歷低的男賺錢能力很強,嘴巴特別能說,吹水從來不會臉紅的,女方還依賴他被歧視這也是沒話可說的。

這是真實案例,我說你去51,智聯這些招聘網站看看,看看學歷重不重要,學歷排第一,工作經驗排第二,你第一腳都到不了面試現場。他說,你看看李嘉誠小學畢業照樣是亞洲首富,這說明什麼?和學歷有關係嗎?我老婆大專讓她去賺錢,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我也無語了,那你去看看李嘉誠的孩子什麼學歷吧!

低學歷歧視高學歷是比較少見的,只是有部分學歷高他一點,而沒他賺的錢多,娶的老婆漂亮或者嫁的老公有錢。我認為這是炫耀自己,並不是正真的歧視他們,中國的畢業證這麼重要,那麼我學歷低比你某個人還有賺錢能力,說話的聲音大點又何妨,畢竟出來社會是比爹比錢比房比車子的。



晨東社角

高中的瞧不上本科,本科瞧不上研究生,按照這個推理,什麼樣的人能夠瞧不上博士生呢?

研究生唄。

其實這個心理比較常見,比如:

馬雲比我們有錢,劉強東老婆比我們的漂亮,特朗普發的朋友圈推特比你我的有分量,有意思,我們不會嫉妒,不會瞧不上,只會覺得是順理成章,應有之義。



但如果同事這個月多得了3000元獎金,或者老王娶了你們班的班花,像這些個事情,饒是你很有修養,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酸不溜秋,說不定會調侃幾句:他有什麼,不就什麼什麼比我強一點嗎?

所以說,所謂“瞧不上”往往都是針對的是身邊的人。。。也許這也是人性的一個方面。

博士是最高學歷,對於高中生,大學生來說,都還比較遙遠,談不上瞧不上。

夠資格瞧不上博士的,也只有研究生,研究生離博士也就一步之遙。但就算瞧不上,畢竟這個社會研究生不多,自然瞧不上博士的人也就少了。



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通過自身的修養,戰勝人性的弱點,做到“君子成人之美”,樂見身邊的人成功。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這問題簡單的,就是博士是社會公認的最高學歷學位了(是最聰明最有本領的人了),所以,博士顛峰之頂自然是,(不同學歷相互歧視,)到了這就戛然而止了。事實這些都是社會形式主義所造成的問題,(不同學歷相互岐視)。由因不同學歷會產生在社會生活工作中,獲得不同不等的報酬薪金待遇…等。做為社會報酬薪金分配待遇是按社會貢獻大,多勞多得大獲取的按勞分配原側的。但是,學歷又不能完全代表表達出個人的社會實踐工作能力來,工作工位上的貢獻能力受質凝,明顯跟不上,…等等問題。產生了福利待遇薪酬與學歷工作貢獻不對等,所以,自然人與人之間就產生學歷相互岐視了(上下檔次互不相讓)。解決這問題,就是社會拋開學歷岐視,工作上並本領技能獲取高薪金酬待遇…等,因為學歷是代表個人的工作能力說明,是金子就會發光的,有能力就會得高薪酬的…。這樣學歷高低能力高低,社會工作擂臺上見分明,福利薪酬獲取也分明,人心愉快人心爭上游,奮力推進社會行前…!!!去除形式主義。(社會生活大學出產的人材,應是政府綜合管理工作的高水平說明。圈地的大學是校長水平的表現。鞏固發展義務教育,大學自由開放,追求大學追求學歷文憑自由。…為什麼今天會出現談論學歷的問題呢?這時代的人回看,為什麼改革開放初期中期人們都尊敬學歷,社會上只有讚美學歷的,今天就有如問答等,凝問學歷這話題這問題的了!


榕容寅

不同階段對於學歷的認識不同

高中階段:知識改變命運

因為讀高中的時候大家目的都很單純,付出很大,思想很單純,認為只有學習好才有出息,以後才會生活的更好,出人頭地。所以差生羨慕好學生


本科階段:學校優秀=個人優秀

大家都沉浸在高考的喜悅中,加之大學自我宣傳的正高大上,社會輿論的211、985,家長的各種面子,以及自己跟一般學校的同學對比形成的外觀粗淺認知,讓大家把學校的檔次純粹的歸結為學生的檔次,忽略了惹個人差異。



碩士階段:認知初次打破

碩士階段經過了本科找工作的殘酷,以及身邊同學的發展近況,發現之前的認知會被不斷打破。今兒歧視減少。



博士階段:認知徹底破碎

經過幾次找工作的經歷,基本上午已經徹底打破了高中時期的看法,發展的不確定性很大,影響我因素很多,學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歧視繼續減少。


機械星期8

謀求更多的優越感是絕大多數人的特質之一,它可能因為教養和文化的原因而表現得很淡,但從別人身上鞏固自信的潛意識普遍存在。

題主周圍的博士生可能素養比較高,沒有讓周圍的人感到不適。也不排除是真的沉潛,思想明朗,看事情都很隨意。

我還有些偏見就是,和博士生放在一起的人是否有比較的必要。如果不在一個階層,真的沒必要和他們比較學歷,該交朋友就交,學歷不如自己,但性格值得自己主動相交的人並不少見。因此自然沒有學歷歧視的問題。

如果是相同階層的博士生,尤其是專業相似的。這種更不會有學歷歧視了。不用意外,這雖然沒有學歷歧視,但卻勝似學歷歧視。

他們不聞不問你的學歷,初識和你言笑晏晏,把酒言歡。然後記住你名字,在知網上猛查你發了多少篇SCI,是什麼基金,影響力又有多大。最後暗中嗤笑一聲,什麼呀,一點建設性的成果都沒有。然後在見的時候就散漫隨意了,隱隱帶上些優越感。雖然沒有比較學歷,但彷彿自己是北大,對方是北大青鳥一樣。

並不是博士生境界就高,不會歧視什麼的。知識雖然深厚,但修養卻未可知。

說些題外話,我始終覺得學歷只能作為評判一個人的很小一部分。我有很多真心且讓我滿意的朋友,他們卻未必都有很高的學歷。有時候生活中的確有一些人想通過比較來滿足自信。如果你作為被比較的那一個,也不必不好受,大方承認自己不如,並給他一個笑容就好。姿態要不高不低,要始終相信自己閃光美好的地方。


潮聲來處

自己缺什麼?所以在意什麼,自己害怕被別人攻擊的方向,自然會有一張厚厚的盾牌 ,甚至有些時候歇斯底里。

以己之長,攻人之短,從而護短,這就是這種心理的最好描述。羨慕一一嫉妒一一恨 ,這是一個心理演變過程。

一開始羨慕別人擁有的,自己不具備的。因為自己得不到,所以開始嫉妒,到最後,甚至是恨。

之所以嘲笑別人,是不想被別人嘲笑而已。所謂的歧視,只不過是一種表面姿態,把自己裝得高高在上,其實內心還是卑微的。

如果自己還有能力去獲得,自己就不會歧視,那不是自己罵自己嗎?正因為已經沒有能力去獲取,才會羨慕嫉妒恨。

頭條上我寫過很多關於學歷重要性的文章,也是招罵無數的,被一個號稱初中畢業的集團老總辱罵謾罵加諷刺,其實不過就是一個窮屌絲而已。

其實真正成功的人,是不會那麼自卑的。因為事實擺在那裡,已經不需要用叫囂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那些抬著高音喇叭喊學歷無用的人,本身必是無用之人。諷刺別人的同時,還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陪伴他,不能過得比別人好,就喜歡別人比自己還差。

不論哪一個方面的博士,都代表了人類學位的最高等級,沒有學歷的人還要嘲笑人家博士,那就有點恬不知恥了,臉皮再厚的人也有底線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陰暗的心理,羨慕嫉妒也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所得,也必然也會有所失,有所短就必有所長。做好自己的事兒,都盯著自己的飯碗,別看著別人的盤子。

把自己擅長的東西發揮到極致。自己就能成功,自己就會成為別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不招人忌是庸才,被人罵著罵著就習慣了。重要的不是看有多少人罵你,是有多少人挺你。


凡鐵鑄兵堂

很多人回答都在討論讀書無用論,並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先拋開討論讀書無用論是否正確,我們看一下為什麼鄙視鏈到碩士就斷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題主說的高中,本科,碩士都是教育路上不同重要的節點,有著明顯的不同的目的,往下包括小學,初中。在國外碩士博士教育統稱post graduate degree或者叫advanced education,用來區分和本科的區別。從碩士開始主要的學習內容集中在研究上,本質上來說和博士一樣的,只不過研究的課題範圍窄,深度淺。很多地方碩士博士連讀也就是說明了碩士只不過是初級階段的博士,並不是有本質區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願意讀碩士的人和已經讀碩士的人深知自己走上的是什麼道路,需要的是什麼素質,未來是什麼,自然也就知道博士需要的是什麼素質,未來是什麼。學歷鄙視鏈的形成一般是不瞭解形成的,那也就是說,嘲笑博士沒用就等於嘲笑自己沒用。

回到題主的舉例,你很少見到高一的學生笑高三的,或者大二的學生笑大四的。碩士就好像是博一,博二,沒道理嘲笑博三博四的。


tad103859

現如今大家注重的是第一學歷,再高的學歷你在面試時還是問你第一學歷,第一學歷更能展現人的學習能力吧,定工資也是看第一學歷,不會因為你第二學歷高工資就高,這是普遍現象。


半壺小調

博士也分等級。現在這個社會的確是看中學歷,高學歷歧視低學歷,有些人自恃受過高等教育就高人一等,高學歷不代表高素質。曾經我們老師所住的小區有一對夫妻,丈夫博士在讀,妻子研究生畢業,大學老師。這樣一對高學歷夫妻居然偷了我們老師家放在門口祖傳的方桌。後來發現了是他們,倆夫妻振振有詞,趾高氣揚,說我們是暫時幫你們收起來,知道嗎。我們老師不想跟他們計較,拿會桌子就走了。

高學歷不代表高素質,但我認為學位很重要,因為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