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自从李佳琦卖口红火了以后,仿佛一夜之间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过时了,KOC(Key Opinion Consumer,关键意见消费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别管是KOL或者KOC,也不过是发发广告,带带货。而东汉末年的大V门,可是动动嘴就能左右朝廷的选官。

——了解一下能让曹操当官的点评节目“月旦评”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群东汉大V举办的“月旦评”。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是指在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许靖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进行品评、褒贬的一项评议活动,常在每月初一举行,故称“月旦评”。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可以说当时只要被点评,立刻身价倍增

月旦评,评议对象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士,以评论人物,激浊扬清为目的,每个月品题都有变化。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此盛极一时。

你可以回忆前几年点评粉丝长相的“留几手”,或者把它当成东汉末年的政治选秀活动。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社会动荡。当时国家已有亡国之兆,士人学子早已经无法安心于书本,研究学术了,谈论时政的风气渐起。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青年时期品行不被看好的曹操

很多朋友都知道,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而且年轻时品行不佳,评价他为“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当时地方上的士人大都看不起曹操,而东汉选官施行的是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后来曹操为了步入仕途,开始想办法扭转自己的负面形象。一开始他找到了当时的太尉桥玄为自己正名,桥玄的评语是“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桥玄担心自己名望不够,建议曹操拜请汝南许劭主持的“月旦评”。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军师联盟》里的月旦评

然后曹操就去找许劭去了,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其实关于这段故事的记载有不同的版本,三国志记载的是: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反正不管怎么说一开始这个主持“月旦评”的许劭,也看不起曹操。不过在曹操的再三坚持下,也可能是胁迫下,许劭还是给出了一句评价。也在《三国演义》中演变成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曹操一直是一个话题人物

奸雄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好词,也不知道曹操为何会高兴的大笑。不过不管怎么样,曹操还是依靠着这个褒贬兼有的品评名声大噪了,不久后他就被举为“孝廉”,到首都洛阳做官去了。后面的故事不得不说,许劭的评价还真准。

——特殊的时代造就了影响力巨大的“月旦评”

你发现了吗?桥玄当时的职位可是太尉,位列三公,相当于当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地位。他的评价还不如许劭,据《后汉书》记载:许劭仕郡为功曹,抗忠举义,进善默恶,正机执衡,允齐风俗,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堕于渊,清论风行,所吹草堰,为众所服。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新三国》里的袁绍

还有另外一个关于袁绍的小故事:就连当时家里四世三公的袁绍也对许劭恭恭敬敬。有次袁绍从濮阳令卸任,准备回老家。车队也是十分奢华,但走到汝南境内时却把车队和宾客都打发走了,并对身边人说:“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意思是“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这足以见得“月旦评”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月旦评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是由于独特的社会时代决定的。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古代中国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场相辅相成,又互为对立的关系。月旦评兴起在汝南地区兴起,与当时特定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同时因许劭、许靖自身的社会身份、人格素养及其客观精准的评价,让其社会影响不断发酵。

首先,“月旦评”产生汝南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东汉学者应劭说过“汝南,中土大郡,方城四十,养老致敬,化之至也。”

在当时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比较发达的地区。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荀彧虽然不是汝南人,但是是颍川人

汉魏之时,汝南颍川一带人才辈出,自古“汝颍固多奇才”。这里学术上有如戴凭、钟兴等经学大师。政治上有封号的人物“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共35人,其中陈蕃、范滂、蔡衍、陈翔等均为汝南人士。另外,汝南地区,门阀士族林立,政治地位显赫,如许氏、袁氏、应氏等豪门士族。

这些门阀士族不是世代位居高官,就是儒学世家,他们的文化传承超过百年之上。在这样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中,月旦评能在这里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月旦评”的出现拥有社会风气的基础,东汉末年社会士人阶层多热衷于“清议”。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东汉末年国家腐败,还有黄巾军乱

当时处于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士人地位受到排挤。士族子弟的入仕、向上流动的路径被堵塞,原本应该专注于学术就变的没那么重要了。太学中甚至出现了“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的萧条景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子、士人已无法潜心于学术,他们以退为进,将精力放在对社会政治的关切和议论上,成为时代的一个兴奋点。汉代原有的学术论辩的风气,本是侧重学术,东汉后期开始转变为人物的品鉴上。

而且这种谈论不仅时间长“连日达夜”,而且规模也大“六七千人”,当时能言善辩会被视为名士的一项极富吸引力的才能。《后汉书》卷六十八《党锢传·序》:“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声名,互相题拂,品复公卿,裁量执政。”品题这项活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宦官发起“党锢之乱”的导火索。

其三,汉代选官制度为“月旦评”提供了政治舞台。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汉武帝元光元年,察举制正式成为国家选官的制度

两汉时期国家的选官制度以察举、征辟为主,从西汉时期就实行以地方基层组织乡里和亭为单位的“乡举里选”和“乡议清议”的选举制度。其实就是参照社会舆论对于个人的评价来决定官员的取舍,所以社会舆论对于选官的价值就很大了。

《后汉书》注引《汉官仪》云:“建初八年十二月已末,诏书辟士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皆存孝悌,清公之行。” 官员的推举,以“孝廉”“贤良方正”等为标尺,注重德行的考核。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其实考察的很多都是儒家核心的“忠孝”

但是“德”这个东西怎么评判,被举荐人的德行从何而来,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乡议”,即民间舆论,看民间对这个人的品行、道德的评价。当时的人们往往依靠一些豪强地主,门阀之间的相互“商业互捧”,搞一些“乡里之号”、“天下之称”等等形成社会舆论。

所以能够主持,左右社会舆论的豪门世族就拥有极大的权威,而月旦评的领袖许劭的影响力更是震动朝野。所以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也为月旦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舞台,使得月旦评的影响力有了切实的政治价值。

其四,之所以“月旦评”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还是与许劭、许靖兄弟有关。

许氏兄弟出自一流门阀,而且两人的品性刚正不阿,并且评价精准。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曹操可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族

可以说许劭、许靖是典型的“名士”,汝南许氏祖上从许敬到许相,三代位列三公。《后汉书.许劭传》记载:“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侯之”。从这里可以了解到许劭、许靖兄弟显赫的家世,以及他们刚正不阿的品格。

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许劭说的准的部分,曹操在未显山漏水之前就被给了准确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其料事如神。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插画陶谦

陶谦以“有奇表、性刚直,有大节”知名与当时,但是许劭却认为“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果不其然,陶谦本来任徐州牧成为汉末一方诸侯,但陶谦却“背道任情,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最终被曹操所灭。

袁术,“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称雄扬州,野心勃勃,准备代汉称帝,建立袁家朝廷。但许劭却认为“袁公路其人财狼,不能久矣”。果不其然,袁术称帝不久就被曹操所灭。

——“月旦评”的历史影响又有那些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当时找许劭品评的人不在少数

月旦评虽为时不长,但在史坛和文坛上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以致后世对其评论褒贬不一 。

但我们今天只说积极的影响。其中可以列举四点:第一,刚才讲过的月旦评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这要归功于许氏兄弟的察人能力。

第二,在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官场环境下,月旦评其实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选拔人才手段。在当时许多有才能而无金钱门路的人,依靠许劭的月旦评也可获得步入仕途的通道。当时的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振。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社会舆论监督非常重要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月旦评掌握着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在东汉朝政腐败,君子道消,小人得势的时代,正气受挫,邪气上升。而月旦评不畏强权,敢于褒忠扬善、贬斥奸佞。最重要的就是月旦评对人的评价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每月一评“无复定价”,这就跟紧箍咒一般,不让士人学子甚至权贵们有喘息之机。

第四,月旦评对九品中正制的形成也有重大的影响。魏晋时期选举的主导形式已演变为“九品官人法”,这是一种将乡评与官吏举荐相结合的制度。中正评议实施的开始虽然有“家世”、“状”、“品”三项内容,但评议的终点更多的是“人才优劣”,并不是完全的“世族高卑”。

——“月旦评”与两位领袖的结局

其实除了许劭、许靖兄弟外,在汉末还有郭泰、郑玄、陈寔、司马徽、庞统、傅巽、顾邵、李素、暨艳等多位名士善于人伦臧否(评论)。而月旦评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到了东汉末期,诸侯割据,月旦评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自董卓之乱后,东汉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名士逐渐也都投靠各个割据政权,议论之风也逐渐衰退。

而且据记载许劭、许靖兄弟二人后来也有了矛盾,《后汉书·许劭传》与《三国志·许靖传》记载:“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论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十常侍乱政

不久十常侍当国,许劭认为朝廷腐败天下将乱不愿入仕,便南迁到了广陵郡。广陵郡属徐州,陶谦以礼相待,很是周到。但许劭却感到不安,认为陶谦不能维持长久于是又到了曲阿投靠扬州刺史刘繇。之后刘繇兵败孙策,许劭与刘繇南逃豫章,最终许劭于196年病死于豫章郡(今江西北部),年仅四十六。

而许靖则更为传奇,虽然在人伦鉴识领域,许靖的名声远不如许劭,不过许靖的评鉴生涯却远为持久。董卓进京擅权,许靖因有识鉴人才之能,被董卓提拔,负责选拔人才,与尚书周毖一同举荐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结果后来这些被选拔的人才纷纷举兵讨伐董卓,把董卓气的斩首了周毖,许靖则逃走了。

靠大V点评就能当官的时代,了解东汉末年的“月旦评”

董卓年少时也是英豪

此后,许靖漂泊不定,虽然曹操两次招募许靖,但他秉持正统汉室价值,一再拒绝。最终他投靠了益州牧刘璋入蜀任职。后来刘备夺取益州,诸葛亮亦对许靖敬重有加。许靖在蜀汉受到礼遇,乐得清闲,直到晚年也不忘自己老本行,喜欢提拔才能出众的后辈。刘备称帝后,许靖官拜司徒,位极人臣。

最终在许靖去世前两年,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随着九品中正制官方地位的确立,以月旦评为代表的汉末清议之风就此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