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军用飞机的座椅弹射技术目前只被少数几个航空强国掌握,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也跻身在这几强之中。尤其是战斗机座椅的

零-零弹射技术,目前全球仅中、美、俄、英四国具备了独立研制能力。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弹射技术哪家强?

但是熟悉弹射技术知识的小伙伴都知道,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是连人带座椅一起弹射出去的技术,而这种方式是有先天缺陷的:一方面对弹射时机的掌握要求非常非常精确,早零点几秒或晚零点几秒都不行;另一方面,弹射时要求飞机的速度不能过快,一旦超过音速,甚至两、三倍音速或者更快,飞行员出舱瞬间如同接了一招降龙十八掌,即使成功落地能否保住命也是两说了。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F-18的弹射座椅于是就设计成了这样:你有降龙掌我有金钟罩。。。

此外,如果机组成员不止一人,而是两人甚至更多,比如轰炸机什么的成员弹射,这个难度就有几何级的倍增了,毕竟成员之间绝对不能互相干扰。我们不说远的,就拿我国早期轰六轰炸机的弹射逃生来说:为了避开干扰,部分机组成员往上面弹,其余往下面弹,且还要尽量散开——复杂程度之高和成功率之低至今想想就头皮发麻。。。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早期轰六除2名驾驶员是向上弹射外,其他4人均为向下弹射。

据统计,轰6自1969年装备以来,到1995年的26年间,共发生8次一等飞行事故,仅在1995年的坠机事故中有2人弹射救生成功,其余均机毁人亡。直到90年代以后,轰六的更新型号更改了弹射方式,后续的成功率才提高上来。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苏联图22部分成员往下的弹射方式(早期轰六的仿制对象):3个人被倒着送出来,然后踢掉。

总之统计下来,最近几十年全球飞行员弹射成功的概率也就60%左右。即使这成功弹射的人中,还有一半在弹射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伤,能够全须全尾到地面的就不剩几个了。

因此有小伙伴就脑洞大开了:能不能把座舱整体弹射出来(尤其是多人成员组的飞机),这样人员和外部空间能够物理隔离,不就安全多了?

你还别说,在早期的航空发展史上,美国就在多种型号的飞机上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总体来说效果还不算差。比如下面这款——世界第一种可变后掠翼轰炸机F111的整体弹射座舱,我们先一睹为快: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F111是并列双座轰炸机,弹射时此座舱可带着俩人一起飞出去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换个角度看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弹射出去之后的销魂姿态(没找到F111的图,这是F104的):屁股后有三片稳定翼,既能控制飞行姿态也可以理解为刹车——先把速度降到音速以下后再开伞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地面展示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安全落地后的状态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如果落水会自动打开充气橡皮筏,以及卫星定位求救信号什么的——是不是有同学会联想到什么。。。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F111地面弹射试验的动态图,像不像我国的神舟系列返回舱落地情景

总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美国航空界在战机的座舱整体弹射技术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九十年代之后就基本放弃研发了,改为目前流行的人和座椅一起弹射的方式。主要原因呢非常简单:就是结构太复杂了,复杂到并不比将人连同座椅一起弹出去成功率高多少,此外还凭空增加了飞机的死重,不划算。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战机弹射存活率低?现实世界中还有一种土豪方法:弹射整个座舱

图:另一款拟用在单座战斗机上的整体座舱弹射方案以及示意图,看着很科幻但实际实验效果很打脸,主要原因就是过程太复杂,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结果就。。。。

此外再加上前苏联解体等等时代背景,就这样美国科学家在将该技术几乎发展完善的时候便戛然而止了,而且众所周知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无力也无心将该技术延续开发下去。但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技术路线,未来我国的科学家们是否会继续发扬"瞪一眼就那啥"的精神,非要接力点开这颗科技树,并应用到譬如"THE NEXT"等一系列下N代战机上 ,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章为朴刀军事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