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賺了一百萬,是繼續投資還是改善生活?

在投資的過程中,時常幻想著收益越來越高,如果能賺一百萬,那該多好。有這樣的幻想沒錯,那麼如果真的賺了一百萬,是繼續投資,還是會改善生活?

不少熱衷於理財的小夥伴大概會選擇適當地改善生活,剩餘的部分繼續投資,長期獲益,細水長流。不得不說,這樣的方案規劃比較合理。


如果賺了一百萬,是繼續投資還是改善生活?


一、投資和改善生活並不矛盾,改善生活也是投資的一種。

有時改善生活的同時,也能產生收益,努力投資帶來的收益,為持續的改善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為了改善生活,買了一套房子,結果沒過多久,房子升值,竟然有所收益。比如買了一輛車,提高了出行效率,豐富了週末的閒暇時光,增加了家庭親密度,覺得做事更有動力了,這也是一種投資。

因此改善生活和繼續投資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如果賺了一百萬,是繼續投資還是改善生活?


二、改善生活,做好預算,量入為出。

即便這樣,有一百萬,改善生活時仍然需要有預算,做到量入為出。

花費在各項改善生活的事項需要有計劃,具體會做哪些改變,大概會花費多少,需要做到心裡有數。

比如買房買車大概要花多少,裝修房屋的預算是什麼,出去旅遊度假的攻略有哪些,學習深造的方案怎樣等等。

改善生活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花費不同,效果不同。首要原則就是量入為出,不過度消費,肆意揮霍。


如果賺了一百萬,是繼續投資還是改善生活?


三、設置合理的投資目標,配置出10%的年化收益率。

在改善生活享受生活的同時,會留下一部分錢繼續投資,這部分被動收益如果能覆蓋日常開支最好。那樣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擺脫每天上班,任由自己安排時間。這樣一想,或許需要很大一筆錢,一百萬遠遠不夠。

所以,設置合理的投資目標比較現實。

如果設置10%的年化收益率,一百萬一年的收益是十萬,好像也夠一個小家庭的開支了。那麼如何能達到10%的年化收益率呢?

這需要慢慢的規劃一下,合理配置,爭取讓資產能保值增值。

首先堅持打新債。這需要開通證券賬戶,適當關注新債發行計劃,按時操作,風險較低,為整體收益添磚加瓦。

其次,拿出30%的資金,定投指數基金。選擇幾個相關度較低的寬指指數基金,設置合適的定投計劃,逐步執行,經過長期的堅持,或許會獲得不錯的收益。

然後,拿出30%的資金,買入一些低估的主動性基金。選擇主動性基金時,需要選擇歷史業績穩定的,長期收益較好的基金,堅持持有。

最後,剩餘的資金,暫時放在風險較低的貨幣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中,獲得固定的收益。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週期性的動態平衡,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看看哪部分佔比過多,就賣出調整到佔比減少的那部分。這樣,慢慢體會投資的過程,實踐一段時候後,不斷總結覆盤,少動多看,逐步積累經驗,或許會達到10%的年化收益率的目標。

這樣看來,即使賺了一百萬,仍然需要努力,做好各項計劃,量入為出,合理配置資金,儘量使改善生活和繼續投資兩不誤。

歡迎留言一起討論,我是@自在嬌鶯,期待你的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