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智能製造

最近幾年,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正朝我們撲面而來,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等熱門詞彙常常出現在朋友圈、微信群。 機器人、工業物聯網、智能製造似乎一夜之間就火了起來。那麼到底什麼是智能製造、什麼是工業4.0、什麼是《中國製造2025》?這些概念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關係呢?

1、 宏觀背景

a) 在2008-200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之後,許多國家重新認識製造業的重要性,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夯實本國的製造業基礎。包括美國、德國、韓國、日本和中國,無一例外。

b) 工業4.0是德國政府和工業界定義的製造業的未來藍圖。既然有4.0,那麼就有1.0,2.0和3.0. 德國人認為:

i. 1.0的時代:18世紀,機械製造設備的引入標誌著工業1.0時代。1.0代表著真正的工業化時代,標準化的產品,零部件的互換,標準化的工藝流程等等。這是與手工作坊時代的區別。

ii. 2.0的時代:20世紀初,電氣化與自動化標誌著工業2.0的時代。典型的特徵是動力系統,解放了工人的體力勞動。

iii. 3.0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信息化標誌著進入了工業3.0的時代。典型的特徵是大量的電腦的使用,各種應用軟件系統的流行,特別是ERP的普及。

iv. 4.0的時代:現在,人類正進入工業4.0的時代,即實體物理世界和虛擬數字世界融合的時代。這兩者是如何結合起來的呢?其核心就是CPS系統,即信息物理系統。利用物聯網(IOT)和大數據進行的智能化轉型。

v. 有的人會問,我們公司的水平到底處於什麼階段呢?你可以簡單判斷一下,比如:標準化做的怎樣?自動化水平如何?信息化水平如何?智能化水平如何?基本就可以判斷了。

c) 《中國製造2025》:

i. 中國製造業就規模和總量而言,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強。面臨的壓力是:環境的壓力,資源的壓力、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等。

ii. 中國政府制定了邁向製造強國的三步走戰略,《中國製造2025》是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核心是兩化深度融合,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

iii. 由此可見,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和智能製造,概念上是大同小異的。

2、 工業4.0的特徵:

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都是為了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製造成本。都是從製造端出發的。

(1)大規模定製: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再以生產端為出發點,不再以規模和效率為追求,而是將客戶端的價值需求作為整個價值鏈的出發點。這與我們前面講到的客戶導向,拉動生產,其實是一致的。這就產生了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需求。所以,有的人也說“大規模定製”是工業4.0的重要特徵。

(2)工業4.0的另外一個特徵是製造過程和製造價值從產品本身向產品的使用過程延伸,向服務延伸。通俗地說,客戶要購買的不是鑽頭,而是一個孔。客戶購買鑽頭的核心目的不是要擁有這個鑽頭,等它升值,而是需要這個孔。如果我們能夠按照一個孔多少錢來收費,客戶是沒有必要購買鑽頭的。從社會的角度,是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從客戶的角度,也是節約了成本。從供應商的角度,從一次性交易延伸到了服務的提供。

3、 工業4.0的先驅-勞斯萊斯。從賣發動機,到賣飛行時數,勞斯萊斯用大數據、物聯網,實時監控全球客機4600個發動機的表現。僅以4%成本,避免發動機故障,引起的飛機安全疑慮,更從此改寫產業遊戲規則。這樣以服務為中心的商業模式設計,可說是一石三鳥。除了解決航空公司長期的困擾之外,透過數據分析,還可提升發動機燃油使用效率,減少燃油成本。對勞斯萊斯來說,賣「服務」可有更穩定的現金流,保留髮動機這個「資產」的所有權,也更有製造出最高質量、壽命更長的發動機,以及提供更好服務的誘因。更重要的是,長時間累積的大量數據,可以幫助工程師,瞭解更多發動機運作的細節,在未來設計出更好、更安全的發動機。而對乘客來說,當然就是有了更安全的飛機。所以,這個模式實現了乘客、航空公司和勞斯萊斯的三贏局面。

那麼,勞斯萊斯到底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呢?這才是工業4.0帶來的真正的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